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4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已经走过了二十几个不平凡春秋的<现代农机>杂志即将迎来公开出版百期.作为农机行业13年的从业者,很惊喜也很渐愧,很惊喜是因为我们的朋友不经意间茁壮成长了,很惭愧是因为我对<现代农机>(原<浙江农村机电>杂志)的了解相对较迟,直到2007年前后才看到.  相似文献   
2.
籼稻的稻米品质及其改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省地处长江下游,是籼、粳稻并存地区,籼稻栽培面积约占水稻面积的60%,因此粕稻生产对我省人民生活有极大影响。当前,籼稻生产上的一个问题是米质欠佳,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强籼稻米质的改良工作。为此,有必要对国内外米质改良现状,作一概略的论述,借以找出差距,吸取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尽快将籼稻品质提高一步。  相似文献   
3.
Ⅱ优290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Ⅱ-32A与自选恢复系广恢290配组育成的感温型杂交籼稻新组合。该组合丰产性好,中抗稻瘟病,米质优,食味品质较好,2006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5.
优质杂交稻天优998的丰产稳产性分析及高产途径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2003年广东省杂交稻区域试验资料为基础,分析了优质杂交稻天优998的丰产性、产量稳定性、适应性、产量构成因素稳定性及高产途径。结果表明:天优998产量优势明显,在较佳的栽培条件下增产效果突出,具有对优良栽培环境的特殊适应性,不同年度间其适应性表现较稳定;产量构成因素中,每穗实粒数表现最为活跃,栽培上要夺得高产必须以增加每穗实粒数作为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育成的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天优103的特征特性.从准确安排父母本播差期、培育田间高产群体结构、适时赶粉、去杂保纯等方面介绍了其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7.
优质高产抗病杂交籼稻五丰优2168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丰优2168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自选野败型优质籼稻不育系五丰A与自选恢复系广恢2168杂交育成的感温型杂交稻新组合,2008年6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组合表现具有高产稳产、稻米品质优和高抗稻瘟病等特性,适宜在广东省中南和西南稻作区的平原地区早季、晚季种植,或适宜在汕优46熟期的稻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广8优2168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自育增城丝苗型三系不育系广8A与自选的抗稻瘟病恢复系广恢2168配组育成的优质三系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经过广东省2 a区试和1 a生产试验,表现丰产性突出,米质达国标和广东省标优质3级,高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等,2012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9.
五丰优2168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利用自选的野败型籼稻不育系五丰A,与自选广恢2168组配的中迟熟杂交稻新组合,2008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亲本的特征特性,其高产优质制种技术包括选择优良的制种基地,合理安排抽穗时间;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带蘖壮秧;合理插植,科学管理肥水,及时防治病虫害,培育高产苗架结构;适施“九二○”,创造良好的异交态势;巧妙赶粉,提高异交结实率;及时除杂,加强管理,确保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10.
天优122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以自选野败型优质籼稻不育系天丰A与自选的抗稻瘟病恢复系广恢122配组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2005年2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稻米品质优、稻瘟病抗性强和生态适应性广等特性,适合华南早晚季种植和南方稻区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