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新一美化工近年来,随着饲料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饲料添加剂产业的发展也得到有力推动。市场上各种添加剂产品纷纷登场,一方面使行业得到了更为迅速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高产玉米生理效应及产量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选取了胺鲜酯、吲哚丁酸、萘乙酸、乙烯利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单用及其配合使用,研究了其对高产玉米的调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胺鲜酯7~8叶期喷施有效成分4.5 g·hm-2以及与吲哚丁酸和萘乙酸(质量比1:1,用量为4.5 g·hm-2,于4~5叶期叶面喷施)混用处理,均显著增加了茎秆粗度,起到一定的抗倒伏作用,并且显著提高了玉米植株的根系活力、穗位叶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增产作用显著,优于其它处理;吲哚丁酸和萘乙酸于4~5叶期叶面喷施,提高了植株大口期、吐丝期的根系活力,分别比对照增加16.5 %和6.7 %,在植株灌浆期和腊熟期则低于对照;乙烯利处理降低了植株的株高和穗位高,增加了茎秆粗度,起到了抗倒伏作用,但籽粒产量低于对照处理.  相似文献   
3.
4.
温度及杀菌剂对玉米褐斑病菌休眠孢子囊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休眠孢子囊萌发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玉米褐斑病菌休眠孢子囊的萌发率及13种杀菌剂对其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休眠孢子囊的萌发温度为25 ℃~38 ℃,适宜萌发温度为25 ℃~35 ℃.代森锰锌对休眠孢子囊萌发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其它药剂,其毒力(EC50)为100.00~112.17 mg/L,其次为恶霉灵和霜脲氰;戊唑醇、甲霜灵、腐霉利、丙环唑、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对休眠孢子囊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三唑酮、福美双、霜霉威和烯酰吗啉对休眠孢子囊萌发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代森锰锌对高产夏玉米登海661褐斑病空间分布及产量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代森锰锌拌种以及5叶期、8叶期、9叶期茎叶喷雾等不同处理方式对玉米褐斑病空间分布的影响和控制效果。结果表明:代森锰锌在玉米5~9叶期喷雾处理能有效抑制玉米褐斑病由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的扩展,尤其是8叶期喷雾处理,可以将发病叶片控制在第6展开叶以内,防治效果达88.9%,增产率达31.5%,为防治玉米褐斑病的最佳用药时期。  相似文献   
6.
采用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代森锰锌、戊唑醇和噁霉灵对玉米褐斑病菌Physoderma maydis的室内毒力;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WP)、430 g/L戊唑醇悬浮剂(SC)和70%噁霉灵可湿性粉剂(WP)对病原菌致病力的影响,以及在8叶期茎叶喷雾处理对该病害的田间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代森锰锌对病原菌休眠孢子囊的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值为66.71 mg/L,而戊唑醇和噁霉灵的抑制效果较差;代森锰锌和戊唑醇能有效降低病原菌的致病力,处理小区植株发病叶片均控制在穗位叶以下,且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根系活力均明显高于对照区,防效分别达91.31%和88.99%;代森锰锌和戊唑醇处理小区玉米增产效果明显,增产率分别达13.8%和11.5%。  相似文献   
7.
8.
螺虫乙酯对B型烟粉虱毒力及部分生物学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系统评价新药剂螺虫乙酯(spirotetramat)对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 biotype B)的生物活性及生物学参数的影响,采用浸渍法测定了螺虫乙酯及对照药剂吡虫啉对B型烟粉虱各个虫态的室内毒力、成虫寿命、产卵量及所产卵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螺虫乙酯对2龄若虫毒力最高,LC50为4.07 mg/L,为吡虫啉的2.73倍,对卵及成虫毒力较低,且显著低于吡虫啉;12.5 mg/L螺虫乙酯处理后,成虫寿命为17.3天,较空白对照显著缩短,吡虫啉与空白对照无显著差异;12.5 mg/L螺虫乙酯处理后平均产卵量为5.0粒,所产卵的平均孵化率为3.23%,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和吡虫啉处理,吡虫啉与空白对照无显著差异;100 mg/L螺虫乙酯处理24 h后对烟粉虱成虫驱避率为52%,驱避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9.
3种种衣剂对玉米种子保护作用及产量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沙培、温室盆栽和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3种种衣剂对山农饲玉7号幼苗的安全性、病害防治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吡虫啉·戊唑醇5.4%种衣剂(药种比为1∶100)对山农饲玉7号幼苗期株高、初生根长和分蘖较其他2个种衣剂有显著促进作用。吡虫啉·戊唑醇5.4%种衣剂(药种比为1∶50、1∶100)对粗缩病和纹枯病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3.5%、87.1%、80.0%、71.7%。测产结果进一步证明,吡虫啉·戊唑醇5.4%种衣剂处理平均产量达6891.9kg,增产率达11.5%,显著高于其他2个种衣剂处理。  相似文献   
10.
胺鲜酯对高产玉米的调控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胺鲜酯在高产玉米新品种不同生育时期处理对植株的生理调控作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胺鲜酯各时期处理显著增加了茎秆粗度,提高了植株根系活力、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活性,在植株开花期至灌浆期提高幅度最大。7~8叶期喷雾处理调控作用最佳,可减少雌穗秃尖长度,增加行粒数,对子粒产量的增产幅度达13.0%,增产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