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4篇
林业   1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6篇
  51篇
综合类   204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1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苗期夜温对番茄畸形果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试验表明番茄苗期低夜温不仅提高了畸形果发生率,而且也提高了畸形果平均级数和综合指数,并增加了畸形果的类型,同时乱形果在畸形果中所占的比例也增大。试验还认为:引起番茄畸形果大量发生的界限温度在大于6℃和小于12℃的范围内,低温所需时间为幼苗2片子叶充分展开后10~16天,幼苗低温敏感期为2~4片真叶展开期。因此,番茄育苗期间应避免2~4片真叶展开期夜温低于12℃。  相似文献   
2.
番茄不同部位中糖含量和相关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试验将番茄光合产物运转途径上叶片(源) 、运输系统以及果实(库) 区分开, 分别测定其糖的组成和含量以及糖代谢相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 番茄光合产物运转途径上从“源”到“库”各部位糖的组成和含量不同。叶肉中果糖的含量最高, 蔗糖的含量最低; 中筋中以果糖和葡萄糖为主; 叶柄维管束中葡萄糖含量最高, 蔗糖含量次之, 果糖含量最低。节间和果柄维管束中主要含有蔗糖。果实维管束以及果实内各部位中则主要含有葡萄糖和果糖, 且两者含量无显著差异, 蔗糖含量很低。萼片中葡萄糖含量最高, 蔗糖含量最低; 果蒂中3种糖含量均较高且无显著差异。番茄叶肉及光合产物运转组织中转化酶活性很低, 而在库器官的非维管组织中转化酶活性较高。果蒂中的蔗糖合成酶( SS) 活性最高, 其次是叶肉和运转组织, 果实内各部位中SS活性较低。在合成蔗糖的器官—叶肉中, 有较高的蔗糖磷酸合成酶( SPS) 活性, 运转组织中的SPS活性较叶肉中降低, 但果柄维管束和果实维管束中则表现出较高SPS活性, 果肉、果胶质胎座及心室隔壁中的SPS活性最低。  相似文献   
3.
雾培法根际CO2对马铃薯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汽雾栽培方式对马铃薯根际连续 35d的CO2 处理表明 :温室大气处理 (CO2 380~ 92 0 μL·L-1 O2 2 1% )和室外大气处理 (CO2 380 μL·L-1 O2 2 1% )马铃薯植株的形态特征非常接近 ,其株高、叶面积、根系质量、匍匐茎数量、块茎产量以及生物量均比根际高CO2 处理 (CO2 36 0 0 μL·L-1 O2 2 1% )明显提高 ,叶片的气孔导度和胞间CO2 浓度增加 ,光呼吸速率与CO2 补偿点降低 ,叶片光系统Ⅱ功能改善 ,光合速率提高 ,植株生长发育旺盛 ,块茎产量增加 ,说明合适的根际CO2 浓度 (CO2 380~ 92 0 μL·L-1 O22 1% )可能是汽雾栽培马铃薯植株生长旺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光对园艺植物花青素生物合成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青素是植物中一类重要的类黄酮化合物,在植物花朵、果实等器官色泽形成和抗氧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植物组织中花青素的形成依赖于光信号,但是光信号对花青素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及信号网络很大程度上还不清晰。本文简述了花青素生物合成及运转过程的研究进展,简要归纳了MYB、bHLH、WDR三类主要因子对花青素合成的转录调控作用,重点阐释光信号(光强、光质、光照时长)对植物花青素合成的调控作用。研究表明,光环境(光强、光质、光照时长)主要通过不同的光受体(UVR8、CRYs、PHOTs、PHYs)影响光信号通路重要因子COP1的泛素化能力和HY5的稳定性,以及其他光信号转录因子如光敏色素互作因子PIFs的稳定性,进而调控花青素的生物合成过程。这些光信号因子一方面直接结合到调控花青素合成的MYB、bHLH、WDR三大类转录因子上,转录激活或抑制它们的表达进而调控花青素的合成;另一方面,这些光信号因子通过与MYB、bHLH、WDR三大类转录因子蛋白互作,影响它们形成的MBW复合体稳定性,进而调控花青素的合成。此外,这些光信号因子还可以通过不依赖于MBW复合体的通路调控花青素的合成,如HY5通过调控miR858影响花青素的生物合成;另外,一些未知的光响应因子可能以不依赖MBW通路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调控花青素合成基因和液泡膜上的运转蛋白,改变液泡酸化,调节花青素的合成。同时,光信号会影响光合电子传递,光合电子传递链中的一些因子也会通过依赖和不依赖MBW的途径影响植物花青素的合成。这些途径如何协调以及哪些信号因子优先受光环境(光强、光质、光照时间)调控?本文为深入研究光信号对花青素生物合成的调控机理提供参考,以探索光调控花青素积累的有效途径及靶标分子,为利用基因工程、代谢工程和光环境调控手段改良园艺植物花青素积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突破传统日光温室蓄放热瓶颈问题,探明水介质蓄放热系统对提高温室内部环境温度的能力,设计了太阳能集热板、循环水管和集热水箱3种水介质蓄放热系统,在同一日光温室内建立5个工况相同的保温箱体,将水介质系统与传统砖墙和空苯板箱进行对比,分析以水作为蓄放热介质的热特性.通过分析典型晴天和典型阴天两种不同条件下的气温、水温、蓄...  相似文献   
6.
夜间温度对薄皮甜瓜果实膨大及多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探讨果实内源多胺对温度胁迫的响应及其与果实膨大之间的关系,以薄皮甜瓜(Cucumis melo L.)'玉美人'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夜间温度对果实膨大及内源多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 ℃处理的单果质量、果实横径、纵径最大,其次是15 ℃处理,18 ℃处理的单果质量、果实横径、纵径显著低于15 ℃处理,而9 ℃处理又显著低于18 ℃处理。从果实多胺含量变化情况看,除精胺外,果实总多胺、亚精胺、腐胺均随着果实的发育而减少,但不同夜温处理间存在差异,在夜温处理6 d内的果实快速膨大期,腐胺、亚精胺、精胺和总多胺含量均是9 ℃夜温处理显著低于12 ℃、15 ℃和18 ℃处理,18 ℃处理又显著低于12 ℃和15 ℃处理,而15 ℃和12 ℃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腐胺、亚精胺、总多胺含量与单果质量增长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这些结果说明夜间温度对薄皮甜瓜果实膨大的影响可能与多胺含量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生育期施不同浓度的钙,研究外源钙对马铃薯贮藏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蔗糖含量的变化受钙影响不大,主要与贮藏初期含量有关.高浓度钙处理的马铃薯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明显高于低浓度钙处理和对照.随着贮藏期的延长,中等浓度(0.15%CaCl2)钙处理的马铃薯淀粉含量的增幅最大,差异达显著水平;适量的钙浓度能够使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有所提高,不施钙和高浓度的钙不利于维持蛋白质的含量:VC的含量在储藏期间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高浓度钙对VC的减少有抑制作用,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温度在25℃之内,番茄光合速率随温度的升高增加较快,35℃以内光合速率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较慢,超过35℃光合速率迅速下降。高温引起光合速率下降有气孔因素也有非气孔因素。高温下叶绿素含量合成受阻,叶黄素、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且各种色素之间的比例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并直接影响光能的吸收。  相似文献   
9.
长期施用无机NPK肥对保护地黄瓜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长期单施无机氮肥(15年)条件下,黄瓜生长发育正常,而且随着施N量的增加(试验中的最高施N处理为每年600kghm-2),叶面积显著增大,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显著提高,但处理间叶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无显著差异,说明不同N水平对黄瓜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作用主要是由非气孔因素造成的,长期单施无机氮肥还显著地提高了黄瓜的产量、结瓜数、座瓜率,降低了畸形瓜率。N、P、K配施可进一步提高黄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产量、结瓜数和座瓜率,降低畸形瓜率,但处理间叶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仍无显著差异,说明不同N、P、K配施对黄瓜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作用主要也是由非气孔因素造成的。同时,在N、P、K配施试验中,以N对黄瓜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最大,P次之,K较小。  相似文献   
10.
长期施肥对菜田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长期定位施用有机肥和氮、磷、钾化肥对菜田土壤重要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氮肥会提高土壤有效态铁、锰、锌、铜含量,随着氮肥用量增加,土壤酸化程度加重,土壤中铁、锰、锌、铜有效性亦随之增强。磷、钾化肥能够提高土壤有效铁、锰含量,对土壤锌有效性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高土壤有效性铜含量,但效果不明显。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微量元素的影响与配施的化肥种类有关。土壤有效铁、锰、铜含量与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而有效锌含量与pH相关性不明显,而且关系比较复杂。总之,影响微量元素有效性的首要因素是土壤酸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