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李娈  刘敏 《吉林农业》2012,(2):144-145
文章利用2010年气象资料及相关统计数据,以铁岭地区为研究区域,着重从铁岭天气气候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分析研究,浅谈小区域的天气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2010年,铁岭天气气候自然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很大,成为限制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小区域的天气气候环境对农作物生长有直接影响,但粮食产量仍在变化波动中上升.  相似文献   
2.
斑地锦与地锦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月营养生长期、7月开花前期、9月果期的斑地锦与地锦为材料,比较它们的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差别.结果表明,斑地锦的总黄酮含量均低于地锦;开花前期斑地锦总黄酮含量为20.28~22.23 mg/g,地锦的为34.67~37.50 mg/g;斑地锦提取液还原力明显弱于地锦,并与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两者在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上差别不大,斑地锦提取液含量为1 mg/g时,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为54%,地锦的为56%;斑地锦提取液含量为10 mg/g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89%,地锦的为92%.  相似文献   
3.
以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低播种量(90 g/盘和110 g/盘)和3种拌种剂(旱育保姆、咪鲜·甲霜灵和苗壮丰)处理,研究稀播和拌种剂对毯苗机插水稻不同秧龄期秧苗素质的影响,旨在探究毯苗机插水稻长秧龄壮秧培育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在稀播和拌种剂处理下,毯苗机插水稻秧龄25 d的秧苗素质最好;播种量90 g/盘的...  相似文献   
4.
地菍离体培养植株再生及其栽培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道松  李玲  熊碧罗  李娈 《园艺学报》2007,34(3):787-790
地菍叶片离体培养研究结果表明: 诱导愈伤组织最佳的培养基为MS + 1 mg·L-1 2, 4-D + 0.2mg·L-1 6-BA + 5%蔗糖+ 0.6%琼脂和MS + 2 mg·L-1 2, 4-D + 0.2 mg·L-1 6-BA + 5%蔗糖+ 0.6%琼脂; 丛生芽分化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 + 2 mg·L-1 6-BA + 0.3 mg·L-1 NAA + 5%蔗糖+ 0.6%琼脂; 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MS + 1.5 mg·L-1NAA + 0.5 mg·L-1 2, 4-D + 5%蔗糖+ 0. 6%琼脂和MS + 0.5 mg·L-1 6-BA + 2mg·L -1 NAA + 5%蔗糖+ 0.6%琼脂。栽培观赏研究表明: 盆栽最佳温度为28~32℃; 最佳基质为泥炭土+蛭石(2 ∶1) 和腐殖土+蛭石(2 ∶1) ; 坪栽最佳肥料配比为N ∶P ∶K = 114 ∶112 ∶1, 最佳土壤为腐殖土。  相似文献   
5.
测定大田栽培富贵菜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芦丁在0.00~51.352μg/mL(r=0.999 4)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36%,RSD=1.20%(n=5)。所测样品总黄酮的含量中叶的含量高于茎。嫩叶的最高,为3.338%;其次为成熟叶1.813%;老叶为1.338%,茎最低,为0.3%。  相似文献   
6.
富贵菜(Gynura divaricata)离体培养研究结果表明,以幼叶为外植体,最适致密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改良MS+6-BA2.0mg.L-1+NAA0.2mg.L-1+KT0.4mg.L-1+蔗糖3%,诱导率为95.9%;最适诱导增殖培养基为改良MS+6-BA3.0mg.L-1+NAA0.1mg.L-1+蔗糖3.0%,分化率为88%,增殖系数12.60;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改良MS+NAA0.3mg.L-1+蔗糖3%,生根率为100%;经该途径诱导得到的植株,经炼苗后移栽成活率≥93%。  相似文献   
7.
以富贵菜叶片、茎段为外植体,诱导过程中定期取样进行石蜡制片,观察不定芽分化过程中细胞组织学变化及不定根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脱分化始于叶缘周嗣细胞;形态发生的主要方式是由愈伤组织分化出不定芽;再生植株茎内无潜伏根原基;不定根由诱生根原基发育形成.诱生根起源于束间形成层,约12 d后,不定根原基发育为幼小不定根并伸出周皮之外.  相似文献   
8.
李娇  刘振宏  李娈 《北京农业》2013,(33):206-207
利用实况观测、数值预报产品及自动站等资料对辽宁省铁岭地区2013年8月16日的暴雨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08:00铁岭地区北部850 hpa东西向切变线以及20:00铁岭地区850 hpa的切变线分别是北部08:00~11:00以及东南部16:00~20:00强降雨的重要动力条件。同时,地面低压带以及850 hpa风场的配合形成了较好的水汽输送通道。对流区上空湿度层结结构和指数特点,决定铁岭市各地以强降水和雷暴为主,无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发生。此次降雨的动力、热力条件配合较好,水汽充沛,这些条件共同促进了此次暴雨大暴雨过程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