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为解决目前冬季北运苦瓜生产上肥料过量施用问题,探讨氮、钾不同施用量对嫁接苦瓜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以苦瓜嫁接苗为试材,以6个不同的N、K施肥量为处理,对嫁接苦瓜产量和各生育期不同器官干物质累积量及氮、磷、钾养分累积吸收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嫁接苦瓜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均随生育期的延伸有不同程度增加,在幼苗期和初瓜期同等施钾条件下,茎、叶、果干物质积累量与供氮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在盛果期,在同等施氮条件下,茎、叶、果干物质积累量随供钾水平提高而显著增加;其中T2处理在不同生育期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在盛果期干物质积累总量和果实干物质分配率均达到最大,分别为590.76 g/株、43%。不同处理嫁接苦瓜各器官氮、磷、钾养分累积量变化随生育期的延伸呈上升趋势,嫁接苦瓜对钾需求量较高,其次是氮,磷最少;T2处理在各生育期氮、磷、钾累积量持续呈较高水平,成熟期累积量达到最高分别为每株20.9、3.5、27.3 g,较其他处理分别平均增加52.7%、43.2%、38.5%;与其他处理相比,T2处理明显增强叶片(源)向 果实(库)的养分供应能力,氮、磷、钾果实干物质分配率在成熟期分别为59%、48%、48%,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同处理对嫁接苦瓜产量均有差异,同等施钾条件嫁接苦瓜产量与供氮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其中T2处理嫁接苦瓜单瓜重、产量均显著较其他处理分别平均增加37.1%、46.4%。综合研究嫁接苦瓜生长量及氮、磷、钾养分的有效利用性,T2处理(N 260 kg/hm2、K2O 430 kg/hm2)对嫁接苦瓜增产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可根据具体情况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实现农业绿色“加减法”。  相似文献   
2.
为丰富芒果蒂腐病拮抗菌资源,寻找替代化学杀菌剂的无毒无污染的采后防治方法,使用平板稀释法、划线纯化法、纸片扩散法从芒果树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对蒂腐病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明确其分类地位,优化其发酵条件,测试活体防效。共筛选到两株对采后芒果蒂腐病菌可可球二孢(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拮抗放线菌A10和A17,其中A17对另一种引起芒果蒂腐病的病原菌芒果拟茎点霉也有拮抗作用。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鉴定初步判断,2株放线菌均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A10菌株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优化后为:2.5%乳糖,2.0%蛋白胨,初始pH 8.0,摇床转速200 r·min-1,培养时间120 h;A17菌株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优化为:2.0%可溶性淀粉,2.0%蛋白胨,初始pH 7.0,摇床转速200 r·min-1,培养时间120 h。活体实验中,第4天时,无菌水处理的对照组果实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分别为81.7%、52.5,A10处理组分别为43.3%、21.7,A17处理组分别为36.7%、17.5,450 mg·kg-1咪鲜胺处理组分别为16.7%、12.2,说明两株菌均对蒂腐病的发生和病斑扩展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且A17对病斑扩展的抑制效果和450 mg·kg-1咪鲜胺处理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这两种菌株均对蒂腐病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可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苦瓜白粉病病原菌分生孢子的适宜萌发条件及光质对其萌发的影响,为苦瓜白粉病菌培养、保存及病害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纯化后活体保存的苦瓜白粉病菌分生孢子为材料,采用水琼脂玻片法,进行不同光质及光照时间、温度、湿度、pH、供氧、碳氮源处理,统计不同处理下苦瓜白粉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数量,计算萌发率.[结果]适宜苦瓜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区间为20~30℃,最适萌发温度为25℃,致死温度为48℃10 min;分生孢子萌发最适相对湿度为100%;全黑暗环境最适于分生孢子萌发;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pH为7,对弱碱环境的适应性强于弱酸环境;全氧条件下分生孢子萌发率显著高于半氧和无氧处理(P<0.05),无氧处理下分生孢子几乎不萌发;紫光不利于分生孢子萌发,红、黄和绿光对分生孢子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苦瓜白粉病菌最喜葡萄糖,甘露醇有一定的促进萌发作用,多糖不利于分生孢子的利用;氮源抑制苦瓜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结论]苦瓜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和致死温度分别为25℃和48℃10 min,喜高湿、黑暗和中性环境,好氧,喜葡萄糖,萌发不需氮源,长波光质较短波更有利于苦瓜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因此,苦瓜生产中可用叶面喷施氮肥、补充短波光及保持叶面无水滴等措施防治白粉病;在生产空闲期间,利用高温闷棚消灭温室内部白粉病菌分生孢子,从而切断内部传染源,达到物理预防和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