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为葡萄原花青素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重庆地区4个不同品种葡萄酿酒前后、酿酒过程中不同阶段原花青素含量变化,以及原花青素含量与pH、色度的关系。[结果]不同品种葡萄果汁和酒液原花青素含量不同,同一品种在不同发酵阶段酒液原花青素含量不同,葡萄酒原花青素含量与果汁原花青素含量、酒液酸度和色度呈显著正相关;果汁原花青素含量越高,所酿葡萄酒液原花青素含量越高。在一定范围内(3.2~4.0)酒液pH越高,原花青素含量越高,酒液色度值越大。[结论]葡萄原花青素利用价值较大,可进一步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南方葡萄避雨栽培技术的各个环节,包括建园、品种选择、棚膜管理、整形修剪、花期管理、果实套袋、采后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以及土、肥和水的综合管理等,为南方高温多雨地区优质葡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并提出今后南方葡萄避雨栽培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研究对象为接坝地区3种不同经营模式下的华北落叶松林,基于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从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土壤层5个层次建立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之后运用熵权法对3种经营模式下的华北落叶松林的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在3种经营模式中,均质经营下其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最大,无干扰模式经营下其蓄积量最大且其灌木层的生物多样性最高,目标树经营下草本层的生物多样性最高。(2)枯落物层有效拦蓄量排序为目标树经营(74.41t/hm2)>均质经营(63.12t/hm2)>无干扰模式(31.68t/hm2);土壤最大持水量排序为均质经营(595.55g/kg)>无干扰模式(566.67g/kg)>目标树经营(555.55g/kg);水解氮含量最大的为均质经营模式(148.62mg/kg);有效磷含量排序为均质经营>目标树经营>无干扰模式;速效钾含量排序为无干扰模式>目标树经营>均质经营。(3)不同经营模式下华北落叶松林生态效益的排序为无干扰模式...  相似文献   
4.
为了选出综合表现最好、最适合重庆地区栽培的葡萄品种,以重庆地区主栽的‘蜜莉’、‘巨峰’、‘夏黑’和‘巨玫瑰’等葡萄品种为材料,测定果实的物理指标以及糖、酸、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等品质指标和原花青素含量,为品种选择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巨峰’总糖含量最高,‘巨玫瑰’含量最低;总酸‘蜜莉’含量最高,‘巨玫瑰’含量最低;‘夏黑’维生素C含量最高,‘蜜莉’含量最低;可溶性固形物‘夏黑’含量最高,‘巨峰’含量最低。果皮和果汁原花青素含量是‘巨玫瑰’>‘夏黑’>‘巨峰’>‘蜜莉’,种子原花青素含量是‘巨玫瑰’>‘巨峰’>‘蜜莉’,‘夏黑’为无核品种。同一品种不同部位原花青素含量是种子>果皮>果汁。  相似文献   
5.
于2010年7月中旬采用Li一6400便携式光合仪研究了夏季加拿利海枣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规律,探讨了Pn、Tr,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加拿利海枣Pn日变化为双峰型,有明显的“午睡”特征,为非气孔限制因素所致;T,日变化则为单峰型。加拿利海枣具有较高的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荒漠灌丛及其伴生种对灌丛下土壤粒径、养分空间异质性的影响,以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霸王(Sarcozygium xanthoxylon)混生群落、单株沙冬青为研究对象,以周围无植被覆盖的裸沙地为对照(CK),对比分析不同灌丛分布类型下土壤粒度特征、养分积累变化及养分与粒度组成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单株沙冬青土壤黏粒、粉粒、细砂的体积百分含量较沙冬青-霸王分别增加0.8%、0.8%、0.71%。随灌丛种类减少,土壤粒径依次变细,分选性变差,分形维数变小,土壤颗粒分布逐渐不对称,颗粒组成向细粒物质集中。(2)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随灌丛种类的增多分别增加了1.85 g·kg-1、8.18 mg·kg-1。单株沙冬青对有机质、速效磷的富集作用较沙冬青-霸王更强,对碱解氮的积累效果较沙冬青-霸王稍差。(3)沙冬青-霸王土壤速效磷含量与细砂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沙冬青土壤碱解氮、速效钾与粗砂呈显著正相关(P<0.05)。沙冬青-霸王、沙冬青可有效促进土壤颗粒细粒化、显著改善土壤养分,但伴生种霸...  相似文献   
7.
红砂灌丛沙堆土壤粒度组成及养分积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荒漠灌丛对其沙堆土壤结构和养分空间异质性的影响,以白音恩格尔自然保护区的优势种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灌丛沙堆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粒度组成及土壤养分积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粒径组成以细砂为主,含量为36.34%~65.31%,黏粒、粉粒含量均小于7.00%;(2)红砂灌丛沙堆沉积物趋于细化,由背风侧、迎风侧到沙堆间空地土壤颗粒分选性依次变差,峰态逐渐宽平,分形维数逐渐变小,灌丛沙堆土壤粒径组成含量分布较丘间空地更对称;(3)灌丛沙堆迎风侧和背风侧有机质(SOM)、碱解氮(AN)、速效磷(AP)、速效钾(AK)含量分别较沙堆间空地增加29.37%和40.63%、23.49%和35.12%、62.72%和66.45%、30.10%和22.75%(P<0.05),且相对作用强度(Relative Interaction Intense, RII),即RII>0。红砂灌丛起到防风滞沙和重新分选沙粒的作用,并且在丛间地风蚀和植物反馈作用下养分向灌丛沙堆富集,形成“肥岛”效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