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云南3个主产区的小粒种咖啡(Coffea arabica L.)生豆为材料,通过分析同一品种在不同产地、环境条件下,咖啡生豆在感观、物理、化学和卫生指标上的差异,对其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个主产区的咖啡豆均达到国标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优质咖啡制品的加工原料;同一咖啡品种在3个不同产区的自然条件下种植,得到的咖啡豆在感观、物理、化学和卫生指标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且不同产区的咖啡豆均有各自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云南咖啡育苗措施中各步骤与幼苗立枯丝核菌的防治效果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咖啡育苗措施与立枯丝核菌防治效果的灰色关联度为:苗床整理0.754 9、浸种0.482 3、拌种0.704 5、播种0.668 7、盖种0.848 9、保水0.743 2、苗床管理0.650 1,其关联度及权重排序均为:盖种>苗床整理>保水>拌种>播种>苗床管理>浸种;苗床整理、盖种和保水措施对防治效果的影响最大,提高育苗材料的清洁度,可降低立枯丝核菌对咖啡幼苗的侵染几率。  相似文献   
3.
经过四年在云南省6县9点的引种试验表明:泰国木棉表现为速生、早实、萌发力强,绵毛含量高等优良性状。气温是引种的主要制约因素,其最低等线气候条件是:年均温20℃,>10℃积温6500℃,最冷月均温12℃,绝对最低温1℃,无霜或偶有轻霜。  相似文献   
4.
云南小粒咖啡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云南小粒咖啡因其独特的品质及优良的性状而享誉中外,咖啡产业也在不断发展进步中蒸蒸日上.但是长期以来.云南咖啡产业仍因牛产技术落后.深加工程度不高及产业结构小健全等闪素的制约而严重影响其快速发展.提出了加快云南小粒咖啡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介绍黄豆根瘤菌与黄豆的共生关系,以及黄豆根瘤菌在黄豆与咖啡套种模式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波邦(Bourbon)和铁毕卡(Typica)混合品种为砧木,以卡蒂莫(Catimor7963)为接穗,介绍咖啡嫁接技术的要点,为低产园改造提供技术支撑。此项技术嫁接成活率高,接穗生长时间长,咖啡树恢复快,投产较早,嫁接后第3年正式投产,单产达1 800 kg/hm2,与同期定植的新咖啡园生长和结果相接近。  相似文献   
7.
分子标记技术在咖啡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了AFLP和RAPD 2种分子标记技术以及2种分子标记的优缺点。同时,着重介绍了2种分子标记在咖啡育种上的应用成果。在最后还列举了2个其他的分子标记在咖啡育种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海拔对小粒种咖啡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云南怒江流域海拔784~1 508 m中8个不同海拔高度的小粒种咖啡品种Catimor CIFC 7963(F6)的咖啡豆进行千粒重、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咖啡因、总糖等营养成分含量测定,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对小粒种咖啡品质的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咖啡豆千粒重和总糖含量分别与海拔高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咖啡因含量与海拔高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粗脂肪含量与海拔高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粗蛋白质、粗纤维、水浸出物、灰分与海拔高度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咖啡嫁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波邦(Bourbon)和铁毕卡(Typica)混合品种为砧木,以卡蒂莫(Catimor7963)为接穗,介绍咖啡嫁接技术的要点,为低产园改造提供技术支撑。此项技术嫁接成活率高,接穗生长时间长,咖啡树恢复快,投产较早,嫁接后第3年正式投产,单产达1 800 kg/hm2,与同期定植的新咖啡园生长和结果相接近。  相似文献   
10.
云南咖啡种质资源调查和收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2006~2007年对云南咖啡种质资源调查收集的概况,共收集到170份咖啡种质资源,其中以卡蒂莫系列品种居多,同时还收集到了三种变异类型的咖啡种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