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1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苏啤3号不同播种密度试验,研究了穗、粒、重三因素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苏啤3号单产随有效穗数、结实粒数和千粒重的增加是波动的;但总的趋势是单产随有效穗数和千粒重的增加而增加;单产随实粒数的增加,其波动的频率高,振幅较大;穗粒结构中,实粒数和千粒重总的趋势是呈同步增长的,它们都与有效穗数呈相反的增长趋势。这就要求在啤麦不同生育阶段,根据不同的生长状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通过调控,以利其向足穗的方向发展,在足穗的基础上成大穗对提高单产和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3、4代棉铃虫在棉田的落卵量、幼虫量、为害量动态及效益分析,表明了利用性诱剂诱娥具有效果好、探作简便、省工、节本和能反映田间蛾卵量消长等特点。因而认为性诱剂可以替代树枝把诱蛾在棉花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该文阐述了不同播种期小麦基本苗对粒叶比影响的试验情况,结果表明扬麦14号在10月23日到11月16日之间播种时,粒叶比随着基本苗的增加而减少.在实际生产中,并不是一定要高的粒叶比,而是要针对具体品种高产优质科学的粒叶比,以本试验为例,约0.42~0.56时是最理想的.  相似文献   
4.
在基本苗 72万~ 2 5 5 4 6万 /hm2 范围内 ,基本苗 135万~ 180万 /hm2 情况下 ,苗期 (11月2 8日 )总苗数 180万~ 2 2 5万 /hm2 ,冬前 (12月 2 2日 )总苗数 6 0 0万~ 75 0万 /hm2 ,产量较高 ,穗、粒、重三因素比较协调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不同播种期的种植试验,研究里下河地区扬麦14号播种期和基本苗对经济系数的影响.[方法]主要采用分期播种和数理统计等方法.[结果]扬麦14号在10月23日到11月16日之间播种时,经济系数随着基本苗的变化其变幅比较小,最大值为0.5411.最小值为0.5226,最大值约是最小值的1.04倍;经济系数随着播种期的变化其变幅也是比较小的,最大值为0.5404,最小值为0.5254,最大值约是最小值的1.03倍.[结论]经济系数随播种期和密度的变化其变幅都非常小,相对而言,播种期对其影响要大于密度.在实际生产中,一定要考虑经济因素,要通过栽培措施,取得最理想的经济系数.  相似文献   
6.
几种农药防治棉铃虫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业棉铃虫发生严重、危害猖獗,抗药性增强,给该虫的治理工作,尤其是治虫药剂的选用带来一定的困难。本试验通过对引进的7种国外新农药单独使用或复配使用,于棉田二、三、四代棉铃虫卵期、卵孵盛期和1、2龄幼虫高峰期进行了室内外药效试验,初步筛选出室内杀卵效果79.18%-91.69%;田间产卵盛期(初产白色卵占80%左右)防效80.28%-93.49%,卵孵高峰期(黑色卵占80%左右)防效84.03%  相似文献   
7.
“扬农啤5号”精量播种适宜播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同播种期对扬农啤5号生物性状及产量与品质影响的结果表明:播种期推迟,生育期相应延后,但播种至拔节期0℃以上有效积温、齐穗至成熟期的天数相对稳定;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不同播期群体总苗数的差距缩小,茎秆粗度及重量增加,抗倒性增强;11月5日播种单产、千粒重及粒叶比最高,蛋白质含量最低;播种期越迟,实粒数越多,淀粉含量越低;播种期越早,有效穗数越多。最理想的播种期为10月29日~11月5日。  相似文献   
8.
2009年,农二师三十团继续实行“稳棉”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大力贯彻十大农业主体技术和六项精准技术。从4月27日开始,三十团根据每个农业生产阶段和棉花生长发育情况,结合土地条件、气候变化等因素,因地制宜,自编了“每周农业提示”。为职工提供棉花定苗、中耕、除草、综合调控等技术服务,指导棉花生产。每周农业提示由农业科技术人员负责调查和总结编写,  相似文献   
9.
通过不同播种密度的种植试验,研究里下河地区扬农啤5号播种密度对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主要采用不同播种期、播种量和数理统计等方法.有效穗数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几乎呈直线上升,实粒数和千粒重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几乎呈直线下降,基本苗120~360万/hm2时,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单产呈现阶段性变化特征,有升有降.为了取得高产优质,基本苗控制在180万/hm2时的水平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直播水稻发展概况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直播水稻的发展概况,分析了直播水稻的品种改良、耕作技术、化除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肥水管理等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推广直播水稻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