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2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38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江苏沿江、沿海、里下河棉区,玉米螟已成为棉花的主要钻蛀性害虫。在不少地方其危害损失超过红铃虫、棉铃虫为害的总和。因玉米螟一、二代危害的断茎率为5%左右,有的田块高达30%。玉米危害棉  相似文献   
2.
3.
4.
1990年以来,水稻条纹叶枯病 (Rice stripe virus)在江苏发生逐年加重, 2000年、 2001年连续 2 a严重发生,有的田块基本失收,已对水稻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和造成了重大的产量损失.灰飞虱数量逐年增加和感病品种广泛种植是水稻条纹叶枯病严重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传毒媒介昆虫灰飞虱的种群转移扩散规律及其控制技术对减轻水稻条纹叶枯病害的发生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水稻条纹叶枯病在秧田期和本田期就可见到病株,在江苏稻区显症期主要在7月份,有2~3个发病高峰期,主峰在7月上中旬,灰飞虱转移高峰期早迟影响病害显症激增期的出现时间。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关键是降低传毒量、增强秧苗抗逆性,必要措施是药剂保苗。在传毒介体大发生的年份,要重点加强秧苗三叶期的药剂护苗措施,浸种复合剂(浸种灵 吡虫磷 多效唑)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水稻苗期灰飞虱的发生量,并且能增强秧苗素质,提高抗逆性,降低病害发生率,秧苗外观性状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盐城市一直有较大的大麦面积,常年在200万亩以上.但由于多种病害的危害,年产社损失在1成左右。为了能最大限度控制病害,减少损失,农业科研人员多年来对大麦病害防治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综合各种研究成果,可以认为通过种子处理的方法防治大麦多种病害是切实可行的。扮锈宁、纹霉净、麦病宁、浸种灵等药剂的示范应用表明,它们可以较好地控制大麦黑穗病、纹枯病、条纹病等病害的发生.应用面积年趋增加,但就全市而言,大麦种子处理工作还未真正地全面开展起来,对种子处理的工作还存在认识不足。现就目前大麦种子处理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山海关杨育苗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因种子丰富,有性繁殖实生苗广为采用,其技术程序主要有采种、种子调制、播种、苗木管理、苗木假植、实生苗移栽等。无性繁殖育苗有种条扦插育苗和嫩枝扦插育苗。  相似文献   
8.
根据林业生态体系的特征 ,西北干旱区自然条件地理、地域化分 ,按照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原则 ,遴选出山区、农田防护区、草原护牧区、水土保持区、水源涵养区、沙漠区、城市区及自然保护区等 8个环境单元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棉田三代亚洲玉米螟分布和转移为害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在棉株上的产卵部位以中部为主,由下而上在第3~11果枝的卵量可达87.5%;在棉株的水平分布上,由内向外,则以每果枝的第1~3节位为多,可占83.3%;在此范围内的卵量占总卵量的66.7%。卵块以产在棉叶叶背上为多,占97%。幼虫的分布和转移随龄期而异。1~2龄分布在卵块附近,3~4龄87.3%分布在第10果枝以下,5龄幼虫65.45%以上转移至第10果枝以上,在为害组织器官上,1~2龄幼虫45%为害,3龄蛀食20d以内青铃占61%,其次为害花蕾和主茎,并随龄期增长向大铃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盐城农区转基因抗虫棉田杂草的发生及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盐城农区大丰、东台等县市不同耕作制度下,杂交抗虫棉田间杂草的发生种类、数量特征及其消长规律的调查,提出了相应的综合治理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