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7篇
  1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研究黑龙江省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发生规律并探讨其防治技术,对不同品种、品种混播、不同耕作方式胞囊线虫病进行了田间鉴定。利用烘干称重法等对干物质积累、叶面积、单株胞囊数量和产量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选用抗线品种可有效地减少大豆植株根际胞囊的数量;品种混播对防治大豆胞囊线虫没有明显的效果;不同耕作方式中,原垄卡种产量高于其它方式。表明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大豆胞囊线虫病可以通过应用抗线品种、不同耕作方式等防治措施进行有效控制,对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16S rDNA技术,对分离自黑龙江省的3株大豆根瘤菌进行了序列测定及分析,通过与模式菌株的比较确定其在系统发育中的地位。结果表明,3个菌株与慢生根瘤菌亲源最近,利用分析根瘤菌16S rDNA的方法来鉴定根瘤菌的准确性较高,可行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异黄酮合酶(IFS)具有催化黄烷酮的活性,同时也是异黄酮生物合成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详细阐述了植物异黄酮合酶及其基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初花期冷害及预喷施烯效唑(S3307)对绿豆(Vignaradiata)叶片生理代谢和产量的影响,以‘绿丰5号’和‘绿丰2号’为材料,盆栽条件下,初花期预喷施S3307,同时连续低温(平均15℃)处理5d并每天取样,对绿豆叶片活性氧类物质积累(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保护酶活性变化、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初花期冷害引起绿豆叶片过氧化氢(H2O2)含量显著增加、超氧阴离子(O■)产生速率显著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显著提高,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不同时期都有所增加,低温处理1~5d导致‘绿丰5号’单盆产量显著下降11.58%~46.27%,‘绿丰2号’显著下降12.74%~44.75%。S3307具有抵御初花期冷害的作用,低温条件下,预喷施S3307能有效增加绿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H2O2含量和O■产生...  相似文献   
5.
铁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也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之一。水稻作为世界上50%人口的主食,可有效地从土壤中吸收铁供人类食用,有助于改善人类铁缺乏的现状。本文综述了水稻铁吸收及转运的调控机制,并对铁在水稻根、茎部运输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为水稻铁生物强化提供参考,为水稻富铁品种的培育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烯效唑(S3307)在寒地红小豆生长中缓解低温伤害、保护根系的作用,建立红小豆抗冷生产技术体系,达到保产增产的目的,在盆栽条件下,以两个红小豆品种宝清红(耐冷型品种)和天津红(冷敏型品种)为材料,于苗期在人工气候室进行低温(15℃,分别持续1,2,3,4,5d)和叶面喷施20mg·L^-1S3307处理,对红小豆根系抗寒生理指标、产量及不同温度敏感性红小豆品种的S3307响应差异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幼苗期低温导致红小豆根系逆境生理指标发生变化,低温诱导SOD、POD和CAT活性的增强,引起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提高,同时也促使MDA含量上升,最终导致红小豆产量下降。与常温条件相比,喷施清水的宝清红和天津红,低温处理3d时,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了59.21%和52.57%;脯氨酸含量分别提高了10.12%和25.39%;SOD、POD和CAT活性分别提高了14.92%和11.01%、5.93%和0.75%、53.33%和13.33%。低温处理5d时,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6.27%和3.15%;MDA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45.41%和51.08%、产量分别显著下降了19.39%和41.69%。低温条件下,喷施S3307与喷施清水的宝清红和天津红相比较,处理3d时,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分别提高了22.01%和0.46%、8.55%和1.40%;SOD活性分别提高了13.45%和24.06%、POD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23.60%和15.95%,CAT活性分别提高了4.35%和5.88%。处理5d时,MDA含量分别降低了9.05%和4.37%;产量分别显著提高23.06%和43.88%。综上,S3307通过增加可溶性物质和脯氨酸的含量,提高保护酶活性,降低MDA含量,从而缓解低温伤害,进而降低低温对红小豆造成的产量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改良和培育水稻氮高效品种,提高黑龙江省水稻氮肥利用率,以62份黑龙江省水稻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低氮胁迫对水稻成熟期株高、有效穗数、穗长及其它产量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氮胁迫对供试材料生长均发育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除结实率、千粒重外,施氮处理的各性状观测平均值均高于不施氮处理,其中以株高、有效穗数、单株产量受到影响最大;根据供试材料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对指标差异及其相关性分析,认为株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生物产量、单株产量可作为供试材料耐低氮能力的筛选指标;利用耐低氮指数初步筛选获得氮敏感材料7014和耐低氮材料Q01、Q10、Q25、7003、7005、7009、7011、7021、7032。  相似文献   
8.
中国红小豆栽培和生理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红小豆是重要的豆类作物,在我国种植范围较广。笔者综合了国内大量研究成果,概述了红小豆栽培技术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红小豆生理水平的研究进展。基于红小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策略,展望了红小豆未来的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为以后的研究提供相应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孕穗期低温条件下ABA对水稻结实率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ABA对孕穗期低温下水稻结实率及叶片生理特性的调控效应,本试验在盆栽条件下,以2个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龙粳11’(冷敏型)和‘龙稻5’(耐冷型)为材料,于孕穗期在人工气候室进行低温(15℃,持续1,2,3,4,5天)处理,并喷施不同浓度的脱落酸(ABA),研究低温条件下ABA对不同水稻结实率的调控效应,同时探讨了ABA和低温对水稻叶片膜透性、抗氧化酶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龙稻5’的结实率变化不大,‘龙粳11’的结实率显著降低,20 mg/L的ABA能够有效缓解低温伤害,相对提高低温胁迫下水稻的结实率。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龙稻5’的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龙粳11’,但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低于‘龙粳11’。ABA可提高冷敏品种的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同时可降低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这说明ABA可以通过调控水稻抗氧化酶、可溶性糖等生理指标的活性及含量,进而提高冷敏水稻品种的耐冷性。  相似文献   
10.
大豆分子育种现状、挑战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大豆育种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育种理论和技术也发生了重大变革。通过多种技术的集成与整合,加速了优质大豆培育进程,以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育种等技术逐渐成为大豆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本研究综述了大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大豆转基因及分子设计育种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中国大豆分子育种现状和挑战,认为中国大豆分子育种存在优异基因资源匮乏,大豆分子育种技术方法相对落后,分子育种培育的突破性品种过少等问题,提出了未来要加强重要经济性状形成的遗传和分子基础研究,要重视加强多种模型的开发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