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1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长江以南的双季稻种植地区,晚稻抽穗开花期常遇到“寒露风”冷温危害,致使晚稻生产极不稳定,晚籼稻尤其如此。如湘西北地区,近20多年来,平均每3~4年就发生一次较严重的冷害,晚稻空壳  相似文献   
2.
问题的提出 水稻开花期冷害是我国南方晚稻生产上的主要障碍。当晚稻开花期遇到“寒露风”冷温危害时,严重影响开花、授粉、受精、结实,致使产量大大降低。因此,无论从外地引种开花期耐冷性强的晚籼稻高产稳产新品种,还是杂交选育出耐冷品种,收集和筛选、鉴定一些较耐冷的育种原始材料,对解决这一问题都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我们又如何能准确而快速地知道某一个品种的耐冷性强弱呢?这就需要进行耐冷性鉴定。目前,鉴定的方法很多,如分期播种的大田鉴定,人工气候室冷温处理等等。其鉴定指标既有形态学、解剖学上的指标,也有细胞学与生理学上的指标。然而这些方法与鉴定指标对测定某个品种的耐冷性强弱,其准确性和快速性都受到一定的局限。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们试图寻找快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湘西北晚籼稻生长发育后期常遇到“寒露风”冷温危害的气候生态条件,籍助人工气候室(箱)冷温鉴定,花粉萌发显微镜观察和气相层析仪测定干胚膜脂肪酸组分等方法,能较准确地进行水稻开花期耐冷性鉴定,既可以采用冷温下的开药率和相对结实受害率两个形态学指标;又可以采用每颖花雌蕊柱头上10粒以上萌发花粉百分率和受精率两个细胞形态学指标,以及干胚膜脂肪酸不饱和指数(IUFA)等生理生化指标。上述鉴定指标,综合应用于水稻品种生态适应性和耐冷性育种研究,有助于提高选育水稻开花期耐冷性品种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水稻超高产育种杂种优势的有效利用、目标性状的选择和评价过程。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落后于实践,这种局面长期制约了水稻更大范围内有效利用杂种优势。本文简要地分析水稻超高产育种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评述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新高产栽培模式的增产效果和对农艺性状的影响,对9个水稻材料在两种栽培模式下的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栽培模式增产效果显著,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极显著增加,结实率显著下降,分蘖初期、分蘖盛期提前,生育期有缩短的趋势,但不同水稻材料的以上变化情况各异。  相似文献   
6.
稻根可以氧化根表面和紧靠根附近的各种还原物质。渍水土壤产生的一些毒害物质可能是引起水稻生长衰弱的主导因子。这两个事实说明稻根的氧化力起着抵抗有毒还原物质,例如亚铁,低价锰和硫化氢的保护作用。据Van.Raalte报道,  相似文献   
7.
1990年11月15日至29日,笔者随“中国科学院谷类作物育种新技木考察组”赴日本筑波农林研究园地访问,参观考察了日本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农业研究中心、茨城放射线育种场、热带农业研究中心和筑波大学等单位,给予我们最深的印象是:日本积极开发利用农业生物遗传资源,高度重视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大力推进生物技术育种,尤其是谷类作物育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影响杂交水稻结实率的因素分析及其关键调控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结实率的高低和稳定性是影响杂交水稻高产和稳产的重要因素。遗传因素、生理因素、自然生态条件和栽培技术措施都对杂交水稻的结实率有重要的影响。文章就影响杂交水稻结实率的4个因素作了评述,并讨论了提高杂交水稻结实率的关键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9.
乳熟期淹水对两系杂交水稻源库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绍清  李阳生  李达模 《杂交水稻》2000,15(2):38-40,44
选择两系杂交水稻培两优特青和培两优288进行乳熟期模拟淹水胁迫处理,研究了两系杂交秀乳熟期受淹后的源库特征,其结果如下,1)两系杂交稻乳熟期 绿叶数减少,剑叶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比值及光合速率均显著降低,剑叶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2)乳熟期受淹期间 基本停止,甚至出现负增长,当解除胁迫后,随之出现一补偿灌浆高峰;(3)乳熟期闰的组成结构发生变化,比重大于1.3的谷粒所占比例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0.
“余晚辐7号”是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作物生态研究室晚稻生态育种课题组,用湖南桃源县1978~1980年的晚稻当家品种“余晚6号”(籼)干种子,经钴60—γ射线辐射诱变的后代中选育的,于1981年(M4代)定型育成的(有关简要报道,见《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1982年第1期的封四,即“辐射选育晚籼早熟突变品系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