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篇
  6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黑龙江省热量资源变化及其对作物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候变暖背景下,热量资源变化势必对寒地农作物生产环境、生长发育及种植制度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黑龙江省1971—2014年67个观测站逐日气象资料,计算了≥10℃活动积温和≥0℃活动积温(以下简称积温)及无霜期等农业热量指标,采用线性倾向率、累计距平、M-K检验和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等统计方法,分析了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及突变特征,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10℃积温和≥0℃积温分别以86.7℃?d?(10a)-1和80.5℃?d?(10a)-1的速率显著增加,无霜期呈延长趋势[倾向率为3.8 d·(10a)-1];≥10℃积温和无霜期在1993年发生突变,突变后二者初日提前,终日延后。≥10℃积温和≥0℃积温的增加幅度西部大于东部,无霜期延长幅度中西部大于东北部,农业热量资源变化幅度大的地区亦是热量敏感区域。热量资源增加对农业的影响,表现在农作物适宜生育期延长;适宜水稻和玉米种植的区域向北、向西扩张,大豆种植重心北移;原适宜种植极早熟、早熟品种的区域逐步被中熟、中晚熟品种替换。热量增加使水稻、玉米和大豆三大作物产量的进一步提高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利用1961~2005年黑龙江逐日气象资料,采用半峰宽(PWH)计算法,研究近46年来黑龙江省兴安落叶松和红松的生态地理分布界限的变化。结果表明,以1990年为界,兴安落叶松的适宜分布区出现了明显的向北收缩趋势,原因是分布区的水热条件发生了变化;红松的适宜分布区几乎向北扩展了1°,主要原因是热量条件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3.
大兴安岭地区雷击火发生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大兴安岭地区雷击火发生的环境特点,提高当地森林火险等级的预报水平,利用当地气象、植被、地形等基础资料,对大兴安岭地区森林雷击火发生的环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击火次数与雷暴次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湿润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研究区有65.29%的雷击火发生在落叶松林;平坡发生雷击火的次数最多,占总次数的36.77%,在坡度为1°~4°的山地发生频繁,占总次数的84.99%,并多集中于海拔200-1300m的范围内发生,其中300-800m区域雷击火发生尤为密集。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近三十年气候变化对大豆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黑龙江省10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0~2008年地面观测田平行观测资料和逐日气象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影响大豆生产的主要气候要素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气候变化对大豆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总体气候变化表征为暖干化趋势,即热量增加,生长季平均气温升高,无霜期延长,开花至成熟期降水减少,鼓粒至成熟期...  相似文献   
5.
基于气温资料的黑龙江省玉米播种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61-2010年黑龙江省70个地面气象站逐日平均气温资料,应用气候倾向率统计方法,结合ArcGIS软件,对黑龙江省玉米播种开始日期及其气候倾向率的空间差异、现有推广品种及救灾品种最迟播种日期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部玉米始播期在4月下旬-5月上旬,松嫩平原大部在4月22日-5月5日,三江平原大部及牡丹江地区局部在4月26日-5月5日,其它地区在5月6-20日。50a中,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玉米始播期呈显著提前趋势(P0.05),全省平均变化趋势不显著。各地玉米始播期提前幅度不同,黑河大部、齐齐哈尔大部提前幅度最大。现有推广品种的最迟播期中晚熟品种在5月中旬;松嫩平原中熟品种大部在5月下旬初;三江平原和牡丹江地区中熟品种最迟播期在5月下旬末,早熟和早中熟品种在5月下旬初。救灾品种的最迟播期自北向南呈延迟趋势,在6月1-23日,大部地区集中在6月11-15日。研究结果可为黑龙江省玉米作物应对气候变化及有效防御玉米早播的潜在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蓖麻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蓖麻俗称大麻子、老麻子,种子含油率高达48~52%,高油品种含油率可达55%,籽仁含油率为70%以上.现将其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农事活动天气预报是农用天气预报的核心内容,是指导农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本研究重点对春玉米生育中期阶段中耕和药(肥)喷施农事活动的气象适宜度评价模型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土壤水分、降雨量、温度是影响春玉米中耕农事活动的主要因素;风力、降雨量、温度和土壤水分是影响药(肥)喷施农事活动的主要因素;并确定各因子的适宜指标,利用分段线性函数建立各因子的气象适宜度函数,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权重系数,进而获得了中耕和药(肥)喷施的综合气象适宜度评价模型,其气象适宜度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根据短期的气象因子预报值,可以开展春玉米中耕和药(肥)喷施的气象适宜度等级评价预报指导服务。  相似文献   
8.
采用国产高光谱分辨率成像光谱仪(OMIS-Ⅰ)系统数据对荒漠化评价的植被因子(植被盖度、生物量)进行了定量反演。通过建立以像元为单位的定量化遥感信息模型,获得荒漠化地区植被因子的分布图。结果表明,用高光谱数据定量反演荒漠化地区植被生物量和盖度是比较可靠的。当反演区域内灌木和草地同时存在时,多项式模型的精度要明显高于线性模型;当植被类型单一时,模型即为较高精度的线性模型。植被因子的定量反演与植被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9.
顾红  杜春英  高永刚  刘丹  宫丽娟  于瑛楠  李宇光  李竑积  董洁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602-19603,19622
利用黑龙江省80个气象观测站点48年的气象观测资料,以积温和降水作为主要因子,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重点分析了黑龙江省积温、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和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黑龙江省平均气温呈变暖趋势,48年来全省平均升温0.88℃,但不同年代的平均气温异常各有其特点。气温异常年,20世纪90年代前以异常偏冷年为主;90年代后以异常偏暖年为主。聚类分析的结果将全省划分成5个种植带。1961~1990、1971~2000年2个标准气候年的划分大致相同,1971~2000与1961~1990年的划分界限比较,有北移趋势。20世纪90年代至今气温显著增高,1991~2008年的划分变化更大,界限北移的趋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杜春英  李秀芬  王晨轶  王萍  韩俊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5093-15095,15122
基于黑龙江省气候变暖、水稻种植范围扩大、种植界限北移等事实,利用Mann-Kendall统计检验方法对1961-2008年黑龙江省的年平均气温进行了突变性检验,并以气候变暖的突变点为时间节点,利用黑龙江省水稻生长发育观测资料(发育期、生物量、种植品种、熟型)和同期的气象资料,结合当地的实际种植情况,重新划分WOFOST模型水稻适宜区,改进原有发育参数,实现了WOFOST模型在黑龙江省水稻生长模拟中的动态化应用。同时,探讨了利用WOFOST模型进行水稻产量动态预报的方法,通过建立不同时期水稻模拟生物量与实际产量的相关统计模型,实现了WOFOST模型在水稻产量动态预报业务中的应用。通过对1997-2006年历史预报检验和2007-2008年预报试验,结果表明,6月30日、7月31日、8月31日水稻历史预报检验单产平均准确率分别为96%、93%、94%,预报试验单产平均准确率分别为93%、95%、95%;实现了水稻产量的动态、定量预报,可进行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