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犬细小病毒病危害犬的健康,传统疫苗不能有效保护犬免受病毒的侵扰,寻求新的疫苗是当前研究和关注的热点。VP2蛋白是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 CPV)的主要保护性抗原蛋白,在决定宿主范围和入侵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此外,VP2蛋白在N-端结构域和环结构域中含有几个重要的B细胞表位,可在CPV感染过程中诱导产生有效的中和抗体。因此,在开发CPV基因组亚单位疫苗中,VP2蛋白可作为候选抗原的首选。病毒样颗粒(VLPs)与天然病毒相似,但不具备天然病毒的复制功能引起机体发生感染,故近几年来利用不同的表达系统组装VP2蛋白一直是研究者们研究的重点。笔者着重对CPV VP2蛋白的特点及构象进行分析,通过特点分析得知CPV衣壳的主要成分中含有VP2,不但具有血凝活性,还与CPV的宿主范围和抗原性密切相关,因此,有活性的VP2蛋白在CPV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开发中极其重要。通过构象分析得知CPV VP2蛋白环状结构(Flexible loop)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这可能是CPV感染宿主范围不断扩大的分子基础。同时笔者对VLPs疫苗的制备方法及优缺点进行讨论,以期为CPV疫苗的研究制备提...  相似文献   
2.
我国水稻机插育秧发展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植机械化是我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机械栽插是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主推技术,育秧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与手工插秧相比,机械插秧从群体和个体的角度对秧苗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大提高了育秧难度,这也是制约我国机械插秧推广应用的主要技术原因。本文基于对大量基层农技人员相关报道的梳理,在总结我国水稻机插秧推广应用中出现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机插育秧与手插育秧的区别,及影响水稻机插秧苗群体和个体素质的几个主要因素,提出了机插育秧技术的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3.
根际增氧对水稻根系形态和生理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际氧是影响稻田土壤环境和水稻根系生理代谢的重要环境因子,已有的关于水稻根际氧的综述多从低氧或缺氧胁迫的角度展开,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学者在水稻栽培中实施了主动的根际增氧措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根际增氧显著影响了水培水稻根系形态和结构,使其呈现细而长的特征,增氧条件下水稻根系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需求间存在内在的一致性;根际增氧对不同生育时期水稻的根系活力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增幅从10%到150%不等,并存在明显的品种间差异;从水稻根系形态、生理活性以及根部氮素形态转化等多个方面来看,增氧处理有利于水稻根系吸收氮素,但其对水稻氮素积累量的影响则与增氧处理方式和程度有关,过度增氧抑制了水稻植株对氮的利用,从而限制了其生物量的增加,反过来抑制了对氮的吸收。水稻对根际增氧的响应规律并非其对低氧和缺氧胁迫响应规律的简单倒转,饱和氧处理下水稻生物量和产量的剧烈降低表明了水稻对富氧响应的复杂性。探索根际增氧对三叶期前水稻幼苗的影响,完善根际增氧对水稻氮代谢的影响研究,并量化水稻田间需氧量,探索简单易行的苗期增氧措施,对进一步完善水稻育秧理论,改进水稻育秧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绿色环保的诱抗剂对苎麻生长发育以及抗苎麻夜蛾Arcte coerula特性的影响,选取4种常见且经济的诱抗剂水杨酸、几丁寡糖、壳寡糖1500和壳寡糖1000,分别设置8个浓度处理苎麻后喂食苎麻夜蛾,观察其取食叶面积,在田间处理区半人工释放苎麻夜蛾,观察其为害程度,并在收获时测量苎麻株高和原麻产量。结果表明,4种诱抗剂在适宜浓度下均能显著诱导苎麻对苎麻夜蛾的抗性,田间试验和室内试验结果的一致性较好。其中,80×10-6几丁寡糖稀释液处理对苎麻的诱抗效果最高,苎麻夜蛾为害程度指数仅为8.38,其次是120×10-6壳寡糖1000稀释液处理,为害程度指数为16.71,3.0 g/L壳寡糖1500处理和1.2 mmol/L水杨酸处理对苎麻的诱抗效果最低,为害程度指数分别为27.21和28.07。4种诱抗剂在适宜浓度下都能显著增加苎麻株高和原麻产量,但各诱抗剂处理的增产量无显著差异,原麻产量以40×10-6壳寡糖1000稀释液处理最高,其次为2.0 g/L壳寡糖1500处理,最后为120×10-6几丁寡...  相似文献   
5.
大棚内麻地膜覆盖对辣椒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明确大棚内麻地膜覆盖对辣椒生长和产量的作用,在大棚内进行了不同地膜覆盖对辣椒农艺性状、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麻地膜覆盖可以显著增加辣椒的株高、茎粗和分枝级数;白色麻地膜覆盖下辣椒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白色麻地膜和黑色麻地膜覆盖下辣椒产量都显著高于塑料地膜覆盖和无覆盖。对辣椒的农艺性状和营养器官物质积累与产量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辣椒总产量和叶鲜重显著正相关;早期产量和早期单株结果数极显著相正关。本研究表明麻地膜适合于大棚内辣椒的覆盖栽培。  相似文献   
6.
大棚内麻地膜覆盖栽培下辣椒的营养生长和产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大棚内麻地膜覆盖对辣椒营养生长的影响,测量不同覆盖处理下辣椒主要营养生长时期的株高和分枝级数,开花初期的开花率,结果初期的结果率,结果期辣椒的总产量,拔棵期辣椒的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及养分积累。结果表明,白色麻地膜覆盖下辣椒的株高一直最高,除5月2日取样外,其余时期分枝级数也最多;白色麻地膜覆盖下辣椒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和养分积累最高;白色麻地膜覆盖辣椒开花率比无覆盖高53.34%,结果率同样为白色麻地膜覆盖最高;白色麻地膜覆盖产量比无覆盖高31.20%。研究表明,麻地膜覆盖促进辣椒营养生长,同时没有对生殖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可以增加辣椒产量。  相似文献   
7.
麻育秧膜与播种量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Y两优900为材料,在使用和不使用麻育秧膜的情况下,进行了不同播种量田间育插秧试验。结果表明,高播种量处理的秧苗纤细,而秧盘垫铺麻育秧膜处理使得秧苗更壮实;低播种量(55.0 g/盘)导致严重的漏丛,并降低了每丛苗数,从而降低了基本苗数,使用麻育秧膜可以显著降低漏丛率;麻育秧膜处理在较低播种量(55.0 g/盘)条件下仍达到了536.1 kg/667 m~2的产量,高于无膜条件下82.5 g/盘播种量的处理,接近110.0 g/盘播种量的处理。麻育秧膜通过促进秧苗地下部生长发育,调和了秧苗个体素质和群体素质,在相同产量目标下,使用麻育秧膜可以降低播种量。由于杂交稻自身的特性,麻育秧膜尤为适宜用于杂交稻的机插育秧。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陕北地区田间"白色污染"问题以及实现该地区农作物增产目标,试验测试环保型麻地膜、塑料地膜和无膜在陕北地区保温、保湿和保持土壤肥力方面的性能,以及玉米在不同处理下生长和产量特性.结果表明:塑料地膜和环保型麻地膜的保温、保湿性能显著优于无膜覆盖,塑料地膜的性能优于环保型麻地膜;环保型麻地膜覆盖下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  相似文献   
9.
试验探究了普通麻育秧膜和壳寡糖麻育秧膜在室内和田间对水稻种子萌发和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麻育秧膜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水稻种子的萌发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长度、胚根活力指数、幼茎高度、幼茎活力指数、幼苗生物量和秧苗素质;壳寡糖麻育秧膜处理的水稻秧苗萌发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根长、生物量和根系活力显著高于普通麻育秧...  相似文献   
10.
麻育秧膜是一种用于水稻机插盘育秧的新型膜材料,大量的应用实践表明在机插育秧盘底面垫铺麻育秧膜可显著促进秧苗根系生长发育,提高秧苗素质,然而其作用机理尚未明确。检测分析了麻育秧膜的微观形态特征,通过直接测定秧盘底面氧浓度,结合模拟演示方法,探索了在水稻机插育秧盘底面垫铺麻育秧膜对盘底氧供应的补偿效应。结果表明:盘底垫铺麻育秧膜可迅速补偿盘底面氧气消耗,外界氧气进入盘底小孔后,依赖麻育秧膜进行微孔扩散,转移到整个育秧膜面并与底层根系表面直接接触,最终显著增加可直接接触到氧气的根系数量,进而增加根系摄氧,从而达到类似于增氧栽培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