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3篇
农作物   2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4—69是通过Co~(60)—γ射线辐照湘苎一号自交种子,从其后代群体中选出优良单株,经过多年培育而成的新品种。1987~1989年连续三年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比对照芦竹青增产39.2%,三季麻平均纤维支数为1900支左右,比对照芦竹青高出100支以上,达到纺织高档产品的要求。该品种属深根丛生型,在长江流域麻区表现为中熟,三季麻工艺生长天数平均为65天。且具有较强的抗旱、抗苎麻根腐线虫病、炭疽病特性。诱变生理生化研究表明,74—69与诱变亲本湘苎一号存在着过氧化物酶酶量和酶谱带多少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对神农架及三峡地区的芝麻种质资源以纤维品质、抗病性为重.久进行综合鉴定表明:该区的特殊地理生态环境孕育的苎麻品种类型繁多,植物学形态类型达47种;优质源与抗病源较丰富,优质或特优质资源占总鉴定份数的23%,抗花叶病或不感的品种占22.2%;在一定范围内,纤维细度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递增。筛选出一批可提供整麻育种与科研应用的优异资源。  相似文献   
3.
作者研究了供试原麻长度、收麻迟早、脱胶干净与否和切割长度对测定苎麻纤维细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证明,原麻长度与纤维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收麻迟早和脱胶干净与否对测定的纤维细度有明显差异;切割长度以30毫米测定苎麻纤维细度较为合理和准确。  相似文献   
4.
干旱胁迫条件下,苎麻品种间的抗旱生理指标及农艺性状差异明显,叶片相对电导率旱害指数、麻株相对生长速度、功能叶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相对增长率、株高的旱害指数与单蔸纤维产量旱害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18、—0.822、—0.760、—0.807和0.876,这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可作为苎麻种质抗旱鉴定的可靠生理指标或性状指标。对苎麻种质的抗旱机理及影响抗旱鉴定评价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首次报道了白叶种苎麻的托叶为混生类型,即麻茎下部的托叶为合生型,中上部为分生型。同时还观察到同朵雄花的不同雄蕊分次开放传粉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对50份苎麻品种原麻的总含胶量进行系统分析表明,不同品种间的原麻总含胶量差异甚大。头、二、三季麻以头麻最高,平均为30.33%,二麻次之,三麻又比二麻略低或持平。苎麻根型、原麻不同部位等因素对总含胶量有一定影响;单纤维支数、强力与总含胶量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22.7602+2.8691x,y=34.5486-0.1404x。筛选出的低含胶量品种芦竹青、白里子青等兼具其它优良性状,可供苎麻遗传育种或生产部门利用。  相似文献   
7.
为改变过去种麻,当年不能受益,所谓“种麻三年穷”的习惯,我们对如何争取当年移栽,当年受益,第二年丰产的技术措施进行了试验和调查研究。实践证明,在搞好土壤选择的基础上,采取下列措施,可以作到当年移栽,当年受益;发展一亩,巩固一亩;继续作好常年田间管理,还可达到第二年丰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苎麻是多年生宿根作物,它可以用种根繁殖和种子繁殖。而现在对苎麻种子繁殖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认为发展苎麻生产根本不能用种子繁殖,理由是苎麻种子繁殖容易产生分离变异,皮层薄,产量低,纤维品质变劣;另一种看法则认  相似文献   
9.
苎麻起源于我国,种植范围辽阔,品种类型丰富,栽培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首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科研单位先后对苎麻品种资源的搜集、保存、鉴定和利用,开展了深入的研究,评选了一大批优良品种材料供生产或育种应用,对发展我国苎麻生产和加速新品种的选育起了积极  相似文献   
10.
1984~1986年对我所保存的157份苎麻品种进行了抗根腐线虫病Pratylen-chus coffeae鉴定,结果表明苎麻各品种间对苎麻根腐线虫病的抗性差异比较显著。通过测定,筛选出高抗品种17个,中抗品种4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