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5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为了解抗氧化剂减缓长期继代蝴蝶兰类原球茎衰老的机理,本实验在培养基添加抗氧化剂100 mg/L半胱氨酸和8 g/L甘露醇继代类原球茎24个月,分析其相关氧化指标及DNA稳定性。结果表明,类原球茎培养期间处理组总活性氧水平变化趋势与对照组不同,处理组比对照组低,对照组总活性氧水平消长趋势与超氧阴离子(O_2~-)生成速率较为一致,处理组则与羟自由基(·OH)相对含量的消长趋势较一致。继代期间丙二醛含量变化趋势与总活性氧水平变化趋势相似,处理组比对照组低。类原球茎DNA的SRAP分析结果表明,继代培养期间处理组与对照组间均未发生明显的DNA差异。类原球茎DNA甲基化程度变化趋势与总活性氧水平变化大体相同,中后期处理组比对照组低。  相似文献   
2.
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但是由于其主要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造成了茶树病害的滋生。茶炭疽病和茶轮斑病是茶树的两个重要病害,目前主要利用化学方法进行防治,而生物防治的方法仍十分有限。本研究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种生物药剂对茶炭疽病病菌和茶叶轮斑病的室内抑菌活性,结果表明:0.5%香菇多糖对茶炭疽病菌和茶轮斑病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好,EC50值分别为10.55 μg.mL-1和2.68 μg.mL-1;其次为6%阿泰灵,EC50值分别为18.65 μg.mL-1和18.63 μg.mL-1,而5%海岛素和3%植物免疫蛋白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3.
以井冈霉素为芯材,利用微乳液聚合法制备纳米级胶囊。结果表明:经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粒子分布均匀,粒径在100 nm左右。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井冈霉素纳米胶囊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4.23μg/mL,较原药的药效提高88倍。田间实验结果显示,同为5μg/mL的施用浓度井冈霉素纳米胶囊防治效果为原药的1.2倍。  相似文献   
4.
蝴蝶兰病毒病研究进展及防治对策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黎卿  林志楷  郭莺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4):21-23,126
蝴蝶兰病毒病严重影响蝴蝶兰产业的发展。介绍了近年来危害蝴蝶兰的病毒,以及其病原性质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刘福平  林志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521-20522,20525
[目的]了解脱落酸(ABA)溶液预处理对蝴蝶兰类原球茎(PLB)的影响及对其耐脱水性的效应。[方法]观测H2O浸泡PLB对其耐脱水性的效应,H2O、ABA溶液预处理对PLB的影响,以及ABA溶液预处理PLB的耐脱水性。[结果]浸水PLB的含水率和成活率较新鲜PLB明显提高。H2O或ABA溶液浸泡1 h后的PLB重量(浸泡重)差异不显著,H2O或ABA溶液浸泡不能明显改变PLB干物质重量、相对电导率和成活率。较H2O浸泡,80μmol/L ABA溶液预处理使PLB脱水处理后的脱水重/鲜重提高24.8%,成活率提高51.5%。[结论]ABA溶液短时间预处理蝴蝶兰PLB并不能改变其重量和造成损伤。ABA预处理能稍提高脱水处理后PLB含水率,可能只是脱水耐性提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测序牛樟叶片 cDNA 获得 17 046 条 Uni-EST,从中检测出 1 316 个 SSR 位点,平均每 25.7 kb EST 含 1 个 SSR 位点。功能注释发现 1 242 条 SSR-EST 中有 690 条可被划分为 3 大功能类、18 个功能亚类。牛樟 EST-SSR 二核苷酸重复类型出现频率最高,三核苷酸次之。184 类重复基序中 AG/CT 出现频率最高(32.4%),其次为 AAG/CTT(9.3%)。从 1 242 条 SSR-EST 设计 SSR 引物 537 对,随机选取 150 对检测牛樟的多态性及在香樟、大叶樟和沉水樟中的可转移性。结果表明,有 44 对引物在牛樟中得到特异性扩增,其中 17 对具有多态性,检测出的等位基因数 2~7 个,平均 3.02 个。牛樟 SSR 标记在香樟、沉水樟和大叶樟的可转移率分别为 97.7%、97.7%和 95.3%。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 0.76 处,14 个樟属植物能被划分为 5 类,聚类结果与植物学分类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7.
以7株拮抗细菌对蝴蝶兰叶基腐病菌进行室内抑菌及小区防病试验。室内平板对峙法结果表明:以兰花内生枯草杆菌FJAT-9986的拮抗作用最强,其抑菌率为61.90%;JK-2抑菌率为50.44%;FJAT-8769的拮抗作用最弱,抑制率仅为34.09%。抑菌圈法复筛测定结果表明,菌株JK-2对蝴蝶兰叶基腐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抑菌圈直径为22.42 mm。拮抗细菌对病原菌孢子萌发实验结果表明,稀释50倍后,JK-2显示出强的抑制病原菌孢子的萌发作用,对蝴蝶兰叶基腐病的田间防效为76.7%,表明JK-2可作为田间防治的菌株。  相似文献   
8.
Lxx侵染甘蔗后在蔗茎中的积累及对蔗茎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接种病原菌 Leifsonia xyli subsp. Xyli(Lxx)的‘拔地拉’(‘Badila’)甘蔗为研究材料,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病原菌Lxx在蔗茎中的积累情况,采用半薄切片技术研究茎维管束的病变规律。结果表明,在接种Lxx的Badila中,Lxx菌量积累随蔗茎由基层到尾层呈现递减趋势。半薄切片结果表明,接种Lxx蔗茎基部维管组织中的韧皮部和木质部损坏严重,甘蔗茎节处相对茎间的基本细胞小得多,且具有木质部异形、细胞大小不一、细胞整体较为密集。接种Lxx蔗茎维管组织中的韧皮部和木质部损坏程度与Lxx菌量分布呈正相关。甘蔗茎节与茎间的组织结构差异是Lxx菌量由基层到尾层呈现递减的原因之一。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Lxx与甘蔗寄主的互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