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目的】探究白茶精加工过程中茶尘空间分布与动态变化规律,为白茶清洁化精加工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白茶精加工过程(筛分、风选、色选、摩擦静电拣剔、匀堆和复火)为研究对象,距设备不同距离(0和1.2 m)处设置采集点,进行加工全过程动态监测,分析精加工各工序间茶尘积累速率、主要产尘点及茶尘浓度变化规律的差异;开展设备改进和除尘器配置等针对性的除尘措施,分析除尘措施开展后的除尘效果。【结果】圆筛机、匀堆机和烘干机附近茶尘积累较快,0 m处的积累速率分别为7.27、4.54和7.25 g/(m2·h),1.2 m处的积累速率分别为5.99、4.15和1.83 g/(m2·h)。加工设备上下料工艺点茶尘浓度明显高于左右侧,是精加工过程茶尘浓度积累的主要部位。加工开始初期1 h,加工设备附近的茶尘浓度迅速增加,而全过程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根据茶尘分布检测结果,采取封闭上料口、配置脉冲除尘器等除尘措施后,茶尘浓度显著下降(P<0.05),圆筛机、匀堆机和烘干机0 m处的PM2.5浓度分别下降61.48%、49.85%和42.03%,PM10浓度分别下降71.66%、64.09%和54.67%;车间内PM2.5浓度从82.75μg/m3降至55.50μg/m3,下降32.93%,PM10浓度从247.25μg/m3降至136.25μg/m3,下降44.89%。【结论】圆筛机、匀堆机和烘干机是白茶精加工过程中茶尘产生的主要设备,采取设备改进、除尘器配置等除尘措施能有效控制白茶精加工过程中的茶尘污染,可在白茶企业清洁化精加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目前农业与食品行业设备的不断创新与优化,在茶叶领域也同步衍生出多种白茶加工设备。白茶从初制加工到精制处理再到成品包装均能从不同设备供应商中获取到配套的生产设备,以此来提高车间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用人成本。在白茶加工过程中,不同环节的设备在维保内容上的着重点不尽相同。因此,对白茶加工设备的维修、保养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可为白茶加工企业在生产设备使用过程中提供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茶尘特性与除尘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深入了解茶叶加工中茶尘特性、危害及除尘措施.[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并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阐述了茶尘产生的主要来源、特性和危害;分析当前除尘措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思路.[结论]加强人员和生产管理,并合理改进与应用除尘设备,能够有效提高茶尘控制效果,保障茶叶清洁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以白牡丹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茶水比、冲泡时间、冲泡温度对白牡丹冷泡法感官品质和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得出白牡丹冷泡法最佳冲泡组合为冲泡100 min、茶水比1:50、冲泡水温20℃.通过冷泡、热泡对比以及冷泡4 h的感官审评及呈味物质含量对比分析表明,白牡丹冷泡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白茶色选拣剔效率,保证产品质量,以寿眉白茶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上料速度、灵敏度、病斑大小3个工艺参数对白茶色选台时产量、选别率和带出比等拣剔效果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白茶色选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上料速度、灵敏度、病斑大小这3个因素对色选拣剔效果有显著影响,且影响程度为灵敏度>病斑大小>上料速度;得到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为:上料速度95%、灵敏度59.35%、病斑大小30%。与原生产工艺参数相比,优化组选别率能够提高5.02个百分点,带出比降低0.49个百分点。研究结果为充分发挥现代化白茶装备优势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白茶色选应用达到最佳效果提供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