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正近江蛏(Sinonovacula rivularis sp.nov.)为河口埋栖型双壳贝类,隶属于双壳纲,灯塔蛤科,缢蛏属,为缢蛏属中的一新种。该蛏形似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at),但壳长与壳高之比大于缢蛏,在精子形态~([1])、遗传基因~([2])上与缢蛏有显著的差异,2006年定名为近江蛏~([1])。近江蛏具有肉味美、适应低  相似文献   
2.
正虽然近江蛏生产性人工育苗已获成功,但多数养殖者在池塘大规格苗种培育的成活率还是比较低,造成近江蛏苗种资源浪费,本文对近年来近江蛏池塘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进行总结,结果为近江蛏苗种最适宜的比重是1.004~1.006,近江蛏苗种最适宜的温度是15℃~28℃,最适宜的pH值是7.8~8.8。近江蛏(Sinonovacula rivularis sp.nov.)为一种河口埋栖型双壳贝类,隶属于双壳纲,灯塔蛤科,缢蛏属,为缢蛏属中的一新种。该蛏形似  相似文献   
3.
林旭吟  黄瑞  曾瑞娟 《现代农业科技》2009,(21):308-308,310
水产微生物实践教学是目前水产养殖专业重要的专业实训课。根据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总结了水产微生物实践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包括明确实践教学课程的地位、重新设置实践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等方面,以期培养学生的应用性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引发美国东南沿海大量鱼类死亡和人类某些疾病的有害费氏藻--杀鱼费氏藻(Pfiesteria piscicida Steidinger et Burholder sp.nov.)和Pfiesteria shumwayae Glasgow et Burkholder sp.nov.,有24种细胞形态,其中包括阿米巴形态.然而,最近的研究显示其可能不具有阿米巴形态,且其生活史可能只包含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个简单的过程.大量证据证实该藻是通过产生和释放毒素导致鱼类死亡的.但是,到目前为止,对费氏藻属可能产生的毒素的分离和纯化还没有取得进展.因此,部分研究者认为P.shumwayae是通过与鱼的直接接触和微吞噬行为使鱼死亡的.在对该藻的鉴定方面,传统的方法(鱼类生物检测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均有采用,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凝结芽孢杆菌对白虾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剂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480尾脊尾白虾,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虾。A组(对照组)、B组、C组、D组基础饵料中分别添加0、500、1 000、1 500 g/t剂量的凝结芽孢杆菌。试验期30 d。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C组、D组白虾的总采食量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提高(P<0.05),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B组、C组、D组白虾增重率均极显著升高(P<0.01),末重均显著升高(P<0.05);D组白虾的饵料吸收效率显著提高(P<0.05)。脊尾白虾生存条件相对较好,试验过程中无死亡现象。与A组相比,其他3组白虾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极显著提高(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A组相比,各试验组白虾血清溶菌酶(LSZ)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且随着凝结芽孢杆菌添加量提高呈上升趋势;各试验组血清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均极显...  相似文献   
6.
暹罗斗鱼的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暹罗斗鱼是目前观赏鱼市场中较为流行的鱼种。结合实践,从暹罗斗鱼的日常饲养与管理、繁殖及其仔稚鱼的培育等方面介绍了暹罗斗鱼的养殖技术,以期为暹罗斗鱼的人工养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导致的病害,底栖硅藻膜、鲍苗的种群密度、水环境中的理化条件、赤潮等方面入手,综述了国内外学者近几年对鲍苗死亡原因的研究进展,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