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茉莉花是我国最重要的茶用香花之一.现行的茉莉施肥技术多为传统施肥经验.缺乏与茉莉的生育规律需肥特性相结合.为此,我们以建阳市赤岸茉莉花园为基地,在总结群众习惯施肥经验基础上,对茉莉的生育规律、茉莉需肥特点进行了研究,提出茉莉花化控栽培施肥法.  相似文献   
3.
4.
丁草胺是近几年大面积应用的优良稻田除草剂。但是,由于该药杀草谱的局限,不少稻田在多年使用之后,一些双子叶杂草如矮慈菇、鸭舌草、田蓼等成为稻田新的优势草种。为了解决稻田杂草群落新变化,引进了广州农药厂生产的35%丁滴乳油新的内吸性复配合剂,进行了杀草谱、有效剂量及对水稻生育与产量影响的试验、示范。试验表明,35%丁滴乳油对稻田杂草防除效果和对水稻安全性较之以往推广的除草剂有明显提高,尤其杀草谱比丁草胺草剂有明显扩大。在亩施75毫升、100毫升、125毫  相似文献   
5.
稻瘟病是稻作栽培的重要病害。一般以病害的发生部位或病斑特征加以区分。就其发生部位划分有苗瘟、叶瘟、叶枕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等。以叶瘟的病斑型划分有急性型、慢性型、褐点型、白点型。这些以病征分类的方法无疑对准确识别、测报与防治稻瘟病有着重要意义。但是,根据闽西北稻瘟病发生与防治情况,为了客观反映病害起因与发展趋势,便于掌握情况,指导防治,还应该有一个与生产实际更紧密结合的生态学分类方法。剖析闽西北山区稻瘟病发生流行的历史与现状,稻瘟病发生的生态型大致可以分为气候发生型、过肥发生型、沙地发生型、种性发生型。这种分类方法是建立在激发病害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6.
茉莉花季节性花量表现为伏花〉秋花〈霉花〉晚秋花,其花量分别 年成花量42.46%、39.87%、17.26%、8.52%;某一时段异常天气对正处分化发育的花蕾同样具有明显影响,尤其蕾熟前10天平均气温与蕾重相关达极显著水平,花重(Y)与气温*(X)的回归方程为Y=0.65_1.27X;茉莉花植株形态学下端的原生腋芽生理上处在童稚期,萌发后一般不能直接形成花蕾,而形态学上端的次生腋芽生理上比较成熟,  相似文献   
7.
茉莉成花特性与化学调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茉莉花是我国窨制花茶的主要香花原料.为了探索建立传统的精耕细作与高效的现代技术相结合的茉莉化控高产栽培新模式,提高花农投入产出效益,近年来笔者在闽北建阳、政和等地花区对茉莉梢、蕾形成的基本特点以及相应的调控时期、制剂、效应进行了试验研究和大田示范,取得了明显的增花、增香效果,现对研究结果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8.
褐稻虱具有远距离迁飞特性,在亚洲,每年春夏有相当数量虫源自南亚、东南亚迁入我国大陆,秋后又有数量更大的虫源向南回迁。对于一个具体地域,迁飞的群体具有迁入或过境的两种趋向;地方群体也具有迁出或储留繁殖的两种可能。最终确认迁入或迁出某一具体地域,并给这个地域可能带来何种影响,是当前褐稻虱地方测报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稻田稗草发生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阐明不同土质稻田稗草发生数量差异及其成因,明确水层深度对土壤稗籽萌芽深度及密度的影响,深灌区与湿润区稗草密度指数比为1:1.84;试验表明,自然光对稗籽萌芽有一定诱导作用,诱导率19.6%,而封行的稻丛下部光线(以红光为主)对稗籽发芽有一定抑制作用,抑制率16.2-47.7%;低温(0-5℃)处理可缩短早稗休眠期,而高温(42℃)处理逼近迫其继续休眠,观察表明,夏种期间(7/中-8/上),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