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解内蒙古地区羊屠宰场各屠宰环节致泻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携带情况,评估是否存在污染风险,选取不同规模屠宰场,用棉拭子法分别采集不同屠宰环节样品349份,36 h内进行试验;应用PCR方法分离鉴定病原菌,对鉴定为致泻性大肠杆菌的分离株进行16S r DNA测序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从刚宰杀的羊胴体表面和环境中共分离到致泻性大肠杆菌12株,其中11株携带毒力基因elt,1株携带毒力基因eae和elt;大中型屠宰场(1.21%)的致泻性大肠杆菌阳性率低于小型屠宰场(5.43%),不同规模屠宰场的预冷间均未检出致泻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从屠宰环境中分离出1株携带inv A基因的沙门氏菌,阳性率为0.29%;经高压冲洗和排酸预冷等屠宰工艺后,在羊胴体表面均未发现致泻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马铃薯施肥效应特征参数与施肥推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是内蒙古的主要作物之一,目前生产上由于没有合适的推荐施肥方法,过量施肥现象严重,研究明确马铃薯施用氮磷钾肥的产量反应与农学效率等推荐施肥参数,构建适宜的推荐施肥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在内蒙古马铃薯主产区,采用多年多点田间试验方法结合室内分析,研究了马铃薯施用氮磷钾肥的产量反应、农学效率、养分利用率,探索养分吸收与农学效率及产量反应与农学效率的相关关系,构建基于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土壤养分含量和相对产量的最佳施肥推荐。结果表明,施用N、P、K肥的产量反应(YRN、YRP和YRK)分别为4.2,3.6和2.7 t/hm~2,农学效率(AEN、AEP和AEK)分别为27.5,46.6和29.3 kg/kg。施用氮磷钾肥的产量反应与缺素区的相对产量、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之间均呈显著的相关关系,可以采用基于马铃薯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推荐施肥方法进行马铃薯的氮磷钾肥推荐。生产1 t马铃薯吸收N、P_2O_5和K_2O分别为5.6,1.5和6.1 kg/t,由此参数可确定一定马铃薯产量下的养分吸收量。土壤速效磷、钾含量(x)和缺磷、缺钾区相对产量(y)之间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依据这一相关关系可以确定内蒙古马铃薯生产的土壤有效磷和土壤交换性钾的养分丰缺指标,可以采用目标产量养分吸收量与养分丰缺指标指导测土推荐施肥。因此研究明确了内蒙古马铃薯主产区施用氮磷钾肥的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等推荐施肥的相关参数,建立了基于产量反应与农学效率进行马铃薯氮磷钾养分施肥的推荐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内蒙古西辽河平原地区还田玉米秸秆腐解困难及腐解周期长等问题,于2020年采用田间秸秆动态堆沤快速腐解试验,分别设置秸秆腐熟剂+秸秆(SRT)、新鲜牛粪+秸秆(SRN)、秸秆腐熟剂+新鲜牛粪+秸秆(SRW)、单一秸秆(CK)4种处理,研究不同外源生物菌剂对堆沤玉米秸秆温度、水分、纤维素酶、脲酶和木质素过氧化氢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秸秆腐熟剂和新鲜牛粪均可提高秸秆腐解速率,并缩短腐解时间。与单一秸秆堆沤相比,添加新鲜牛粪和秸秆腐熟剂均能显著提高堆体秸秆温度和含水率;SRW、SRT和SRN处理纤维素酶活性较CK分别提高15.64%、4.87%和7.96%,脲酶活性分别提高10.29%、3.43%和6.86%,木质素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提高71.43%、48.05%和53.25%。因此,添加秸秆腐熟剂和新鲜牛粪可改善堆沤秸秆水热条件和提高秸秆水解酶活性,进而加快秸秆堆沤腐解进程,两者耦合使用效果更佳,可作为一种高效秸秆堆沤方式在内蒙古西辽河平原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五位一体”的观光采摘园规划设计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遂平县嵖岈山温泉小镇观光采摘园规划设计项目为例,从生态、文化、功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5个方面出发,通过对该观光采摘园的SWOT分析和规划设计实践,表明观光采摘园规划设计应立足于文化表现,并结合生态原则、功能需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形成五位一体,力求探索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观光采摘园规划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不同胸椎数对乌珠穆沁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自然放牧条件下6月龄和12月龄的13和14胸椎数的乌珠穆沁羊,对其屠宰性能、3个部位(背最长肌、股二头肌、肱三头肌)的物理指标和营养成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6月龄13胸椎羊背最长肌红度值(a~*)和黄度值(b~*)显著高于14胸椎羊(P0.05),12月龄13胸椎羊背最长肌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14胸椎羊(P0.05),6月龄13胸椎羊肱三头肌中的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组氨酸、成人必需氨基酸及婴儿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14胸椎羊肱三头肌(P0.05);6月龄13胸椎羊股二头肌中的甘氨酸含量显著高于14胸椎羊(P0.05);其他指标在相同月龄不同胸椎数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结而言,胸椎数对相同月龄乌珠穆沁羊的屠宰性能和肌肉系水能力无显著影响,6月龄13胸椎乌珠穆沁羊肌肉的营养价值有优于14胸椎羊的趋势,但不同胸椎数对12月龄羊肉品质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植方式对旱地马铃薯水分利用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内蒙古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年降雨较少、蒸发量大、传统种植模式下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在垄作全覆膜(T1)、垄作半覆膜(T2)和垄作不覆膜(对照)种植方式下对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植株生长、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适宜马铃薯的抗旱保墒种植技术。结果表明,苗期至成熟期,T1单株干物质积累量较对照提高了25.7%~120.0%,叶面积指数增加了42.2%~178.6%,且明显提高了0~3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33.5%和115.8%,T1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但显著增加了作物对土壤水分的消耗。因此,T1能够有效保持土壤水分,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是适宜内蒙古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马铃薯种植的抗旱保墒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嵖岈山温泉小镇观光采摘园规划设计作为研究案例,探讨风景区观光采摘园规划设计的方法。结合地形,以嵖岈山风景区为背景,以果树种植和自然风光为基础,以西游文化、地方民俗文化为底蕴,以观光采摘为核心,以休闲、求知、体验为载体,通过园林景观造景方法,将生产与观光采摘相结合、景观与功能相结合,打造一个集观光采摘、科普求知、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生态采摘园。  相似文献   
8.
β-内酰胺酶非法掺入生鲜乳可分解其中残留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使常规检测方法无法检出有抗奶。为检测奶牛是否用过β-内酰胺类抗生素,检测部门开展了β-内酰胺酶类药物检测工作;而为了提高质检单位对乳及乳制品中β-内酰胺酶类项目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检测技术水平,农业部畜牧业司开展了对有资质的质量检测中心β-内酰胺酶类检测项目考核。本文即对历年考核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对检测中需要注意事项进行分析阐述,以期为今后质量检测单位顺利通过考核及其他性能实验室准确检测乳及乳制品中舒巴坦敏感β-内酰胺酶类药物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阴山北麓区藜麦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藜麦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适应性,但目前尚未有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区藜麦种植的报道。针对内蒙古阴山北麓干旱半干旱区年降水量小、马铃薯连作导致病虫害频发等问题,为调整种植结构,进行了藜麦引种播期试验。结果表明:藜麦从播种至收获全生育期为127~135d,2015年5月3日播种处理开花至成熟时间较长,达65d,有利于子粒的物质积累;藜麦株高较高,平均为172.5cm,各处理间有效分枝数和单株干物质量均呈极显著差异,5月3日播期处理单株干物质量表现最高;不同处理间产量呈极显著差异,以5月3日播期处理产量最高,实测产量为5 106.3kg/hm 2。因此,藜麦适宜在阴山北麓区种植,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其最适播期为5月初。当地发展藜麦生产需要解决抗旱播种和后期倒伏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内蒙古河套平原典型的盐碱土为研究对象,研究3种不同盐碱化程度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垂直分布(0~100 cm)特征,探讨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盐碱化程度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大小顺序为:轻度盐碱化土壤>中度盐碱化土壤>重度盐碱化土壤,且不同盐碱化程度土壤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范围分别为1.96~6.21、1.90~5.34、1.36~3.92 g/kg,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范围分别为61.18~121.72、41.10~109.85、12.61~35.73 mg/kg。在垂直剖面上,不同盐碱化程度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表现出降低的变化趋势,并存在明显的分层特征;不同盐碱化程度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在不同土层间的显著性差异各不相同。土壤微生物量碳与有机碳的比值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其剖面空间变异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不同盐碱化程度土壤微生物量碳与有机碳含量显著相关,且随盐碱化程度的增加相关性逐渐增大;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容重呈显著的负相关性,而与土壤含水量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