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种一品红细菌性疫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系列指标对一种一品红细菌性疫病病原菌进行了鉴定研究。描述了近年来海南省儋州市某花圃一品红植株上发生的一种细菌性疫病的症状,测定了病原菌的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寄主范围,将病原菌鉴定为野油菜黄单胞菌一品红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poinsettiicola(Patel Bhatt et Kulkami 1951)Dye 1978]。猩猩草(Euphora heterophylla)、铁海棠(Euphorbia millii)和木薯(Manihot esculenta)为国内新报道的接种寄主,橡胶Hevea brasiliensis)和蓖麻(Ricinus communis)为国内外新报道的接种寄主。  相似文献   
2.
从国内采集了毒麦种子进行毒麦内生真菌Gloeotiniatemulenta的分离培养,没有能够成功分离到毒麦内生真菌的菌株,苯胺蓝染色镜检观察毒麦种子内的内生真菌带菌率为0~65.4%。直接从毒麦种子中挑取内生真菌菌丝,用基因释放剂(genereleaser,BioVenture)处理后扩增测序获得了毒麦内生真菌的ITS序列(DQ235697),经过相似性比对和分析,所得序列和GenBank中的内生真菌的序列同源性高达99.4%~100%,排除了毒麦种子表面真菌和毒麦种子序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松材线虫病防控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概述广东省自1988年发现松材线虫病以来在疫情监测技术、松褐天牛防治技术上的进展情况及林分结构调整措施.并针对目前广东省在思想认识、行政决策、法规制定、检疫监管和现有防治措施等上存在的问题向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提高防治技术水平,控制松材线虫病的扩散蔓延,确保实现“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双增加”目标。  相似文献   
4.
松褐天牛不同引诱剂和诱捕器组合诱捕效能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松褐天牛A-3型引诱剂与YB-50型诱捕器搭配、APF-I型引诱剂与YB-50型诱捕器搭配、APF-I型引诱剂与配套的新型诱捕器搭配,4-10月在纯松林和混交林中诱捕松褐天牛。结果表明,APF-I型引诱剂与配套的新型诱捕组合诱虫量最多,所诱得的雌虫比例最高,在天牛羽化初期诱集到的松褐天牛数量占当代总虫量比例的平均值最高,使用成本最低,操作最简便,最具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文章概述了广东省薇甘菊发生现状,分析薇甘菊防控应采取的策略,综述防控工作机制、防控措施以及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 xyIophilus)病最早发生在北欧地区.后迅速在世界范围内蔓延。1982年,我国在南京中山陵风景区的黑松上首次发现松材线虫。1988年深圳市沙头角一带成为广东松材线虫病疫区,1997年扩大到深圳市大部分地区及惠州市、东莞市的局部地区。到2011年.疫区已经扩大到广州大部分地方.汕头、韶关、梅州、肇庆的部分地方。本文从普查监测、除治松褐天牛和伐除松树等方面回顾了广东20多年来松材线虫病防控过程,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广东已经成功拔出5个疫点,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策略.但在此过程中涌现出很多技术上、政策上、监管上的问题,为此.广东积极思考探索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2004年肖长林(C.L.Xiao)报道了华盛顿州苹果和梨上发生的一种病原菌Sphaeropsispyriputres-cens,该病原菌主要引起储藏期苹果和梨的果实腐烂。本文对该病的发现、危害和症状以及病原菌形态、生物学特性、分离和鉴定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合概述,旨在为我国的进口美国水果检验检疫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进口美国苹果上拟盘多毛孢菌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进口的美国华盛顿州红帅(reddelicious)苹果中分离到一种引起苹果果实腐烂的病原真菌,根据该真菌的菌落及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以及该真菌DNA的ITS序列,将其鉴定为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sp.)。该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25℃。分生孢子长梭形直立或稍弯曲,15·6~22·2(18·8)μm×4·8~7·1(5·7)μm,5个细胞,4个隔膜均为真隔膜,中间3个细胞暗褐色,两端细胞淡色,3个有色细胞中第1、2个有色细胞颜色较深,茶褐色;第3个有色细胞淡褐色;分隔处稍缢缩;孢子顶端有2~3根不分支的附属丝,长7·0~19·5(11·9)μm,基细胞具短柄,长0·4~3·2(1·4)μm。分生孢子梗较长,呈淡色,不分支,无隔膜。用ITS区通用引物PM1/PM4对该真菌DNA进行PCR扩增和测序,获得了525bp的ITS区序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