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甘蔗神通存在两个根本性难关,传统的“高贵化理论”已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笔者等经25年探索,试创“异质复合分离理论”,用世界著名高贵品种POJ3016作母本,与云南野生割手密种远缘杂交,创造出杂种F193/2418新种质,其一是12上旬最好水平的含糖份16.29%,重力纯度94.02%,纤维份13.21%,表现高糖性状超亲优势,突破割手密杂种F1必然低糖的遗传规律;其二是染色体2n=80,热带种  相似文献   
2.
从甘蔗育种与生产结合的角度,就13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次阶段性总结,调查分析了不同甘蔗品种(系)在堆放3~5d内的蔗糖转化损失率差异性,对糖厂造成产糖量损失差异的重要关系.强调甘蔗蔗糖转化损失率品种间差异性研究利用的科技与经济意义,很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云南野生甘蔗抗旱性遗传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西双版纳割手密、云南蛮耗割手密、云南富宁斑茅组合后代在人工水分胁迫下测定相关抗旱生理指标,采用模糊隶属函数平均值综合评价抗旱表现,结果表明:①云南富宁斑茅组合后代抗旱性最强,其次是云南蛮耗割手密、云南西双版纳割手密组合后代;②随着代数增加抗旱性不断得到改良,云南富宁斑茅种质表现较强的抗旱性遗传优势.  相似文献   
4.
针对云南优良的甘蔗细茎野生种云南82—114进行杂交利用,对选育出的F1(云割F1 97-105)、BC,(云割BC1 03—80、云割BC1 03—78)、BC2(云割BC204—41和云割BC204—48)真杂种及其亲本(云瑞99—248、ROC10)的重要经济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导入云南82—114基因后,F1、BC1、BC2代材料的茎径、单茎重、蔗糖分随着回交代数的曾加而逐代提高:原料茎长、有效茎数、纤维分在降低;蔗茎产量、产糖量在明显增加。云南82—114的利用为选育优良品系(种)提供种质基础,同时也显示了云南82—114的育种价值和甘蔗细茎野生种质的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用传统种质与云南野生种质远缘杂交,以“异质复合分离理论”假说、3交技术模型、5级选育程序,就5个内容对传统的POJ、Co、ROC体系进行创新研究。一是将种质基础从ROC体系的1属4种11个原种品系扩大到3属6种24个原种品系,其中栽培原种品系与野生原种品系数的比例从8:3调整为12:12,实现种质遗传平衡;二是将育成品种内栽培原种与野生原种的染色体比例从7:1-9:1调整为2:1-3:1,实现细胞遗传平衡;三是用杂交复合法将传统种质的糖分及产量性状、野生种质的抗性及适应性状分别形成“性状复合遗传力”,产生杂合体杂种优势;四是用自交分离法将杂合体杂种优势中的优良性状连锁遗传及目的性状超亲变异分离出来;五是用回交重组法将分离出来的高产高糖与抗性及适应性性状基因优化重组,在分子水平上产生性状兼优的杂种优势。2001年  相似文献   
6.
用传统种质与云南野生种质远缘杂交 ,以“异质复合分离理论”假说、3交技术模式、 5级选育程序 ,就 5个内容对传统的 POJ、Co、ROC体系进行创新研究。一是将种质基础从 ROC体系的 1属 4种 11个原种品系扩大到 3属 6种 2 4个原种品系 ,其中栽培原种品系与野生原种品系数的比例从 8∶ 3调整为 12∶ 12 ,实现种质遗传平衡 ;二是将育成品种内栽培原种与野生原种的染色体比例从 7∶ 1- 9∶ 1调整为 2∶ 1- 3∶ 1,实现细胞遗传平衡 ;三是用杂交复合法将传统种质的糖分及产量性状、野生种质的抗性及适应性状分别形成“性状复合遗传力”,产生杂合体杂种优势 ;四是用自交分离法将杂合体杂种优势中的优良性状连锁遗传及目的性状超亲变异分离出来 ;五是用回交重组法将分离出来的高产高糖与抗性及适应性性状基因优化重组 ,在分子水平上产生性状兼优的杂种优势。 2 0 0 1年起将陆续提供云南 YN系列杂交花穗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柠檬产业在近十年迅速发展到近0.33万hm2,但目标效益与发展规模形成极大落差,科技发展严重滞后已成为产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产业发展存在的  相似文献   
8.
从甘蔗育种与生产结合的角度.就13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次阶段性总结,调查分析了不同甘蔗品种(系)在堆放3~5d内的蔗糖转化损失率差异性,对糖厂造成产糖量损失差异的重要关系,强调甘蔗蔗糖转化损失率品种间差异性研究利用的科技与经济意义,很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筛选了10份含云南蛮耗宽茅血缘的创新种质材料,以选三、ROC10、闽糖69-421为对照进行了人工干旱胁迫条件下的丙二醛含量、相对质膜透性、株高伤害率、正二叶相对重量、蔗汁锤度、光合作用强度6个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及其不同指标组合间隶属函数均值的变化比较。结果表明:在云瑞系列10个参试品系中,有云瑞05-782、05-784两个品系的抗旱性表现优于ROC10,可作为抗旱育种的主要亲本材料加以利用;另外,正二叶相对重量、蔗汁锤度、光合作用强度(半叶法)3个指标与丙二醛含量、相对质膜透性、株高伤害率3个常用指标的鉴定结果相吻合,前者较后者具有设备要求不高,简便易行的特点,因此,我们认为:正二叶相对重量、蔗汁锤度、光合作用强度3个指标可作为衡量甘蔗品种抗旱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对瑞丽站育成含云南蛮耗细茎野生种血缘的第一个云蔗系列甘蔗新品种——云蔗99—155、云瑞99—113、云瑞99—131、云瑞99—178和云瑞99—601五个甘蔗新品系两新1宿品比试验,及部分品种(系)在云南省甘蔗品种区域试验的蔗茎产量、宿根能力、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在站内品比试验中,5个品种(系)的产量、宿根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ROCl0,其中,宿根能力最强的云瑞99-113较ROC10高27.42%,最弱的云瑞99—601亦较ROC10高14.20%;5个新品种(系)均达到国家甘蔗品种审定标准。(2)在云南省区试中,云蔗99—155宿根能力较ROC10优势突出,达101.62%,蔗茎单产居15个参试品种之首;云瑞99-113宿根能力与ROC10相当,蔗茎单产比ROC10高7.92%.初步显,fir,出云南蛮耗细茎野生种对甘蔗品种宿根性及适应性改良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