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3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前人取得的主要成果,系统分析了从土壤锌有效性到锌在子粒部位的积累主要过程及其控制点,从三方面:1)植株对锌的吸收过程;2)锌在地上部各营养器官间的运转分配过程;3)锌从营养器官向子粒部位的运转过程,总结并提出今后应利用作物锌高效性的种质资源特点,通过传统育种与生物技术方法选育出锌高效积累型品种和合理配套的栽培技术等农艺措施,提高作物子粒锌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保护性耕作以少耕、免耕、残茬覆盖为主要方式。探讨了保护性耕作的定义及其相对于传统耕作技术的主要优势;总结了保护性耕作在花生生产中的进展情况;提出了花生保护性耕作中出现的病虫草害发生严重、机具配套不完善、田间低温和出苗不齐等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对保护性耕作在花生生产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慢生型花生根瘤菌sdlx-04菌株在YMA、BSE、TY、SM 4种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并应用正交试验L9(34)对根瘤菌进行了培养基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根瘤菌sdlx-04菌株在BSE培养基上生长最快,本试验条件下,适于sdlx-04菌株生长的优化培养基为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4.
6种日本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斜纹夜蛾幼虫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日本引进6种核型多角体病毒(NPV),保存5年后仍对斜纹夜蛾幼虫持有致病性。其中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福山株)、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芸北株)、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芸北株)、八字地老虎核型多角体病毒(那须株)均保持较强的致病力,其剩余侵染力在1/1.34~1/2.50间。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东京株)的致病力下降最大,剩余侵染力为1/17.5、其次为海灰翅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埃及株),剩余侵染力为1/7.01。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花生土著根瘤菌耐盐、耐旱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分离自山东省不同地区58株花生根瘤菌进行NaCl、干旱的耐受性试验.结果表明,山东省花生根瘤菌资源中存在耐盐、耐干旱较强的菌株,且耐受性水平差异较大,但二者之间没有明显关系.山东省花生根瘤菌耐盐耐旱能力呈现多样性,来自同一地区的花生根瘤菌耐盐耐旱能力也呈现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60%高巧悬浮种衣剂拌种对花生田蛴螬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0%高巧悬浮种衣剂450、675、900ml/hm2各处理均对花生田蛴螬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为71.23%、72.96%、78.14%,且明显降低被害果率,增加花生产量,其中60%高巧FS900ml/hm2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旱稻品种(系)间苗期锌吸收与利用的差异,揭示旱稻前期锌反应和锌高效机理,在温室盆栽条件下,对12个旱稻品种(系)进行不同锌水平处理,出苗后35.d对植株锌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不同品种(系)间锌吸收和利用率。结果表明,品种(系)间对低锌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在低锌条件下适当补施锌肥可显著提高旱稻植株的锌含量和植株体内的锌积累量1~2倍,并增加干物质生产量20%左右,其中云南旱稻、秦爱-3混、辽旱109和91B特9-7四个品种锌的相对生物量均大于100%,对低锌表现不敏感;而旱稻7号则对低锌较敏感,相对生物量仅为68%。  相似文献   
8.
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花生条纹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条纹病毒病(Peanut stripe virus,PStV)是我国花生上流行最广[1]、田间发病率最高的一种花生病毒病,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由于PStV存在不同症状类型株系,在中国占优势的轻斑驳株系,引起花生症状较轻,并且与其他花生病毒病症状类似,不易分辨,目前主要利用PCR方法对PStV进行检测[2],但该方法检测时间长,并且需要专业仪器,较难普及.  相似文献   
9.
调环酸钙对夏直播花生衰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叶面喷施调环酸钙(prohexadione calcium)对花生(Arachis hypogaea L.)衰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调环酸钙可显著提高花生根系活力、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植株(根系和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Pr)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含量;调环酸钙可显著降低花生植株高度和kg果数,增加单株果数、出米率、荚果产量和脂肪含量。每hm2使用30g的处理效果明显好于60g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
锌肥对旱稻苗期锌吸收分配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旱稻锌吸收分配的规律,本试验通过对两个早稻供试品种(旱稻502和巴两陆稻)进行不同供锌水平(0.0、0.1、0.5、2.5、5.0、10.0mg/kg)处理的盆栽试验,研究了锌肥供给水平对旱稻锌吸收分配和千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锌用量范围内,随着施锌量的增加,供试品种地上部于物重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在Zn 5.0mg/kg水平下,早稻502和巴西陆稻地上部生物量达到最大值。但过多锌肥对旱稻生长有抑制作用。在外界锌源充足条件下,早稻对锌的吸收积累表现为奢侈吸收,多余的锌分配主要贮存在叶鞘中。从总体上看,根和叶鞘中的锌含量明显比叶片中的高,并且随着锌肥供给水平的增加,根和叶鞘中的锌含量上升显著,而叶片锌含量则增加相对缓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