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9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10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基本苗数机插对连粳9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共设5个不同基本苗机插处理,分别为A(每穴3苗)、B(每穴4苗)、C(每穴5苗)、D(每穴6苗)、E(每穴7苗)。结果表明,在B处理条件下,有效穗、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最高,获得高产的主要原因是总颖花量高;连粳9号机插高产结构是有足量的群体穗数与较大的穗型协调产出足够的群体总颖花量,并保持正常的结实率与粒重。综上所得,连粳9号机插每穴最适基本苗数为4苗。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们从国内外引进了16个不同皮色及肉色的甘薯品种进行鉴定及栽培试验,筛选出5个品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以进一步扩大试验种植。  相似文献   
3.
防虫网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8个水稻品种秧田期覆盖防虫网与不盖防虫网调查比较,防虫网对灰飞虱防虫效果达99%,显著提高秧苗株高、分蘖数、茎基宽度、百株干重等素质指标,对防止大田条纹叶枯病发生效果极显著。  相似文献   
4.
连粳4号是由连云港市农科院以杂交方法选育而成的常规中粳稻新品种。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和获得高产稳产的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连粳9号是江苏省连云港农科院以连嘉粳1号为母本,以“日本晴×早丰9号”F1为父本杂交,经连续8代系统选择,于2006年育成的常规中熟中粳稻品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特别对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抗性较好。通过采取适期播种、稀播壮秧、合理确定基本苗、提高群体质量、科学管理肥水等措施,获得高产;适宜手插秧、机插秧、直播等多种方式栽培。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超级稻连粳7号的特征特性,指出该品种具有产量高、潜力大、生育期适中、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广、米质优等特点,提出了超级稻连粳7号超高产栽培生育指标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播期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生长发育、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5个不同类型的粳稻品种生育期明显缩短,株高降低,产量结构各因子也随播期的推迟而呈明显减少趋势。苏北地区中熟中粳品种安全播期6月29日之前,迟熟中粳在5月上中旬播种可以正常成熟,早熟晚粳于5月上旬播种能够成熟,中熟晚粳在播种期范围内,均不能正常成熟。  相似文献   
8.
以连麦抗1(LMK1,白粒小麦)、CM-L3(蓝粒小麦)和CM-Z2(紫粒小麦)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不同粒色小麦籽粒色素及功能营养成分的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中叶绿素含量表现为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并在花后14 d达到最大值,且连麦抗1籽粒中的叶绿素含量高于CM-Z2和CM-L3的;类胡萝卜素的积累表现为CM-Z2和CM-L3在花后14 d出现峰值,而连麦抗1在花后21 d出现峰值;CM-L3和CM-Z2籽粒中花青素含量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且前者的含量低于后者的含量,而连麦抗1籽粒中花青素含量很低且在各时期基本上无差异;不同品种(系)籽粒中微量元素Fe和Zn的积累均表现为CM-Z2>CM-L3>连麦抗1,而Mn、Cu含量存在品种(系)间差异,但未与籽粒颜色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在灌浆前期,白粒小麦籽粒中的总黄酮、赖氨酸及色氨酸含量较高,而在灌浆中后期紫粒小麦籽粒中的总黄酮、赖氨酸及色氨酸含量显著高于白粒小麦和蓝粒小麦的.  相似文献   
9.
江淮稻区不同生态型粳稻品种的籼粳分化度和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利用25对籼粳特异性SSR标记分析81份江淮稻区不同生态型粳稻品种籼粳分化程度,品种TDj值变异幅度为0773~0962,以中熟中粳类型品种最高,晚粳类型品种最低。49对多态性SSR引物共检测到131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为2~5个,平均为267个; 多态性信息量(PIC)为0068~0657,平均为0362,第11染色体平均位点等位基因数和平均PIC值最高。在三个生态型粳稻品种群体中,中熟中粳品种检测出的等位基因数最多,而迟熟中粳品种的平均位点PIC值和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e)均高于中熟中粳和晚粳品种,表明在DNA水平上迟熟中粳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高于中熟中粳和晚粳品种。中熟中粳与迟熟中粳群体之间的遗传相似性最高,遗传距离最近,而中熟中粳与晚粳群体之间的遗传相似性最低,遗传距离最远。UPGMA聚类结果表明,同一育种单位育成品种的品种间遗传距离较小,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氮素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结构、群体质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筛选黄淮麦区氮高效小麦品种,以黄淮麦区42个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正常施氮和不施氮2种氮素水平,分析不同处理下小麦产量结构、叶面积、株高、穗长、茎蘖动态、干物质积累、旗叶SPAD值、氮素积累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2个氮素水平下,42个小麦品种产量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