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毕锐 《安徽农机》2004,(2):24-25
1.温度。在家禽孵化中,种蛋质量是内因,温度是主要的外部条件。温度过高或过低对胚胎发育有直接影响。应根据孵化机性能、室内温度、不同季节、不同品种与种蛋来源等确定适合本地区地理环境的施温方法。孵化施温有恒温孵化和变温孵化两种。  相似文献   
2.
毕锐 《安徽农机》2004,(2):20-20,22
世界水资源的匮乏呈增长的趋势,农业是用水的大户,因此农业的节水灌溉技术得到各国的重视。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但因人多地广,人均年占有量尚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仅居世界第109位,属13个贫水国家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用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干旱缺水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国已将节水灌溉技术列为农业重大的推广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不同类群蝽象为害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差异性,本研究将筛豆龟蝽Megacopta cribraria Fabricius(龟蝽科Plataspidae)、苜蓿盲蝽Adelphocoris lineolatus Goeze(盲蝽科Miridae)、壁蝽Piezodorus rubrofasciatus Fabricius(蝽科Pentatomidae)、稻绿蝽Nezara viridula Linnaeus(蝽科Pentatomidae)、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 Fabricius(缘蝽科Coreidae)5种蝽象接在花荚期的健康大豆植株上,观察其刺吸为害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群蝽象为害对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均产生显著影响,在大豆开花结荚期短期为害即可对大豆豆荚生长产生较大影响。其中,不同蝽象种类为害大豆植株,株高、茎节数、单株荚粒数及百粒重等均表现出显著差异性。壁蝽、稻绿蝽和点蜂缘蝽的持续为害程度显著重于苜蓿盲蝽和筛豆龟蝽。这种差异与蝽象取食习性及其口器特征相关,其喙的长度及口针宽度与单株相对结荚率和产量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昆虫多糖促进水稻生长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测定不同脱乙酰度、不同浓度昆虫多糖处理的水稻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过氧化物酶含量、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来研究其作用机理。[结果]结果表明,昆虫多糖拌种处理水稻后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提高,过氧化物酶含量降低,可促进水稻的生长、增强抗逆性,提高产量。[结论]该研究为昆虫多糖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农机监理档案管理的意义与作用,分析了农机监理档案的特点,对如何加强农机监理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用不同浓度和不同脱乙酰度的昆虫多糖处理成熟的草莓果,可增强草莓的抗腐烂和保水能力,并能一定程度减少Vc损失量,使保鲜期延长1-2d。  相似文献   
7.
崔娟  马军  吴磊  毕锐  史树森 《吉林农业科学》2021,46(1):72-74,119
采用盆栽和田间试验筛选出适用于大豆田防治野黍的适合药剂及剂量.96%精异丙甲草胺EC苗前土壤封闭处理对野黍的田间防效为75.24%,较完全不除草区增产11.65%.10.8%高效氟吡甲禾灵EC苗后茎叶处理对野黍防治效果最好,盆栽防效与田间防效均在96%以上,田间产量与人工完全除草区无显著差异,较完全不除草区增产56.6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4%烯草酮EC和15%精喹禾灵EC苗后茎叶处理对野黍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大豆田防治野黍可选用96%精异丙甲草胺EC进行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10.8%高效氟吡甲禾灵EC苗后茎叶处理对野黍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温度对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 Fabricius)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本实验在16、20、24、28和32℃共 5个恒温条件下,以鲜芸豆荚为寄主食料,测定了温度对点蜂缘蝽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6℃条件下点蜂缘蝽不能完成生活史,32℃条件下成虫不产卵。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通过拟合方程得出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由直接最优法计算得到点蜂缘蝽卵期、若虫期、成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2.58 、15.98、15.27 ℃,有效积温依次为102.32、203.28和103.94日·度。在24℃条件下,成虫的单雌产卵量最高为87.39粒,是20℃的2.78倍,28℃的5.34倍;种群趋势指数值最大为I=14.30,是20℃的2.34倍,28℃的4.27倍。环境温度对点蜂缘蝽的存活率也有较大影响。研究结果为点蜂缘蝽发生期预测及综合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越冬幼虫的过冷却能力和耐寒机制,采用模拟自然埋土法调查越冬幼虫的存活率,用热电偶法测定越冬前后不同深度土层的幼虫过冷却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虫体小分子内含物含量。结果表明,大豆食心虫越冬幼虫自然种群存活率随所处土层深度加深而显著升高,地表、地表下3 cm和8 cm土层的越冬幼虫存活率分别为5.00%、51.14%和91.50%,土层对越冬幼虫起保护作用;按体重分组的越冬幼虫,在相同深度土层中其存活率随体重降低而升高,且大、小幼虫间存活率差异显著。越冬前结茧滞育的大、中、小幼虫过冷却点分别为-14.22、-16.30、-17.64℃,越冬后过冷却点降低,降低幅度随所处土层深度加深而减少。在越冬幼虫体内检测到海藻糖、葡萄糖和L-异亮氨酸等10种化合物,海藻糖平均相对含量最高,为60.55%,其次是葡萄糖,为1.68%。幼虫过冷却点与海藻糖相对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海藻糖对大豆食心虫越冬具有抗冻保护作用;除甘氨酸外其它7种氨基酸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与幼虫过冷却点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均超过0.6797。表明上述这些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能够调节大豆食心虫的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10.
壳聚糖对水稻恶苗病、纹枯病及二化螟抑制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壳聚糖处理水稻种子可明显抑制水稻恶苗病发生,抑制效果最高可达90%以上,对水稻纹枯病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还可降低二化螟的发生与危害程度,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