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8篇
  201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本实验采用自然感染鼠痘材料,以细胞培养、动物接种分离出一株病毒91-KMPV。通过人工发病、临床病理观察、病毒的电镜观察、多种细胞培养、细胞传代和多次复归本动物、毒力毒价、稳定性试验以及血清学和病毒理化特性试验等证明所分离病毒是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小鼠传染性脱脚病病毒。应用分离到病毒制备抗原及标准血清,建立了HA和HI等检测方法。为该病的监测净化提供一项简便准确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调查应用血清试管凝集试验和鼻腔细菌分离方法,对云南各地的成年猪进行了博代氏菌病(Bordetellosis)的调查。结果为:抽检的21个县市的21个猪群的729头猪,各群均发现支气管炎博代氏菌血清抗体阳性的猪,共有阳性猪462头,猪群阳性率介于37.8%~94.4%,总阳性率63.4%,血清滴度GMT值28.49。同时,通过鼻腔检查9个猪群的100头猪,从4群中的7头猪分离到了支气管败血博代氏杆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Ⅰ相菌病原。用这些分离的菌各5亿分别作鸡胚(6~8日龄)卵黄囊接种,均可在24~48小时全部致死鸡胚,证明是有毒力的菌株。调查表明,该病在我省猪群已广为流行,同时表明成年猪检疫血清学方法比细菌学方法更可靠。作者还用血清学方法对人(100例)、乳山羊(34例)、家兔(58例)、海猪(8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支气管败血博代氏杆菌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6%、73.5%、74.1%、8/8,血清滴度GMT分别为18.17、42.29、13.15、80.00。人类阳性病例,且无性别和年龄差异。人和动物支气管炎博代氏菌Ⅰ相菌血清抗体的高阳性率,说明该菌在自然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病原,所致的博代氏菌病是宿主特异性弱、宿主谱广的一种传染病。并具有分布广泛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是引起牛鼻气管炎的病原。患病奶牛奶量下降,继发流产,其流产率有时高达50%。育肥牛主要影响肥育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急性发病期有10%左右的死亡率。本文对本病进行了病原分离和血清学诊断,以便为防治该病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现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多年、多点的大面积试验、示范,形成并优化了超级稻中嘉早17在衢州市衢江区的直播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为其在类似稻作生态区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从24头不同病性的奶牛乳样中分离到多种不同的细菌,其中以微球菌属(53.33%)、棒状杆菌属(50.00%)链球菌属(33.33%)和芽孢杆菌属(33.33%)分离率较高,是乳房炎细菌区系组成的主要类群。79.1%的病例是2~4种细菌混合感染,常见的细菌组合是微球菌+链球菌(或动性菌或奴卡氏菌)或微球菌+捧状杆菌+链球菌(或奴卡氏菌或芽孢杆菌).只有20.9%的病例是一种细菌感染。药敏试验表明,红霉素和氯霉素对乳房炎菌丛有广谱的抑菌效果,可试用为首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6.
应用猪瘟(Hog cholera,HC)免疫酶标抗体技术和HC胶乳免疫监测法,对猪瘟强毒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致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猪瘟强毒对热的抵抗力不强,其在60℃条件下处理2h即可降低对猪的致病性和致死力;80℃条件下处理2h对猪体已无致病性和致死力。  相似文献   
7.
以聚乙酸乙烯酯胶乳(PAL)为微载体,以犊牛睾丸细胞培养的猪瘟(HC)兔化弱毒为抗原,研制猪瘟聚乙酸乙烯酯胶乳免疫监测抗原(HCPALAg),用于快速检测猪瘟免疫抗体(HCAb)和猪瘟母源抗体(HCNAb)。研究证明,HC-PALAg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稳定性好、保存期长等特点。用其进行猪瘟免疫监测,具有简便经济,省时省力不需任何昂贵和专用特殊仪器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肠病原性大肠杆菌是仔猪黄痢和白痢的病因之一。1980年我们通过肠毒素测定,业已证实致病性大肠杆菌在我省猪群中的存在。本文报道大肠杆菌中具有K_(88)、K_(99)的O_9、O_6、O_(149)菌株,是我省仔猪黄痢和白痢的主要致病菌群。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第一报中报道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的分离鉴定,本报报道IBRV的形态观察。 材料和方法 一、病毒:为第一报中分离的IBRV,在MDBK传代细胞传7代以上,毒价稳定在10~7 TCID_(50)//ml,命名为92-Y-IBRV。 二、病毒细胞悬液制取 病毒细胞悬液分别为BK-E·IBRVF_1,BK-E·IBRVF_3、BK-E·IBRVF_8和MDBK_(94)-E·IBRVF_7及BK正常细胞悬液,分别编号为(a)(b)(c)(d)和(e)。 1.分别取(a)(b)(c)和(e)细胞悬液,CPE分别为70%和80%以上,毒价稳定,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