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水稻Oryza sativa种子的耐贮性是与种用价值、种源和粮食安全密切相关的重要性状。研究水稻种子耐贮特性,对水稻种质资源保存以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220份水稻品种,经过5~6 a的自然老化,通过室内标准发芽实验筛选出耐贮水稻品种,并进一步测定不同耐贮品种间的生理特性。【结果】随着自然老化时间的延长,不同水稻品种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与种子初始质量相比,常规粳稻、常规籼稻、杂交稻的发芽率平均降低了62.2%、23.4%、45.3%;发芽势平均降低了55.0%、38.1%、50.7%。以发芽率下降幅度<5%且发芽势下降幅度<15%作为耐贮品种的评价标准,筛选出以‘南粳44’‘Nanjing 44’、‘沈稻18’‘Shendao 18’、‘天稻丰’‘Tiandaofeng’为代表的耐贮常规粳稻;‘赣晚籼35号’‘Ganwanxian 35’、‘赣晚糯7号’‘Ganwannuo 7’、‘甬籼69’‘Yongxian 69’为代表的耐贮常规籼稻;‘两优培九’‘Liangyou Peijiu’、‘中浙优1号’‘Zhongzheyou ...  相似文献   
2.
再生稻具有一种两收、省种省工、减肥减药、增产增效等优势,是增加复种指数和提高水稻总产的一种种植模式。浙江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水稻生产区。本文依据种植品种的类型将浙江再生稻的发展历程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以籼型早稻为主的起步阶段、以甬优1540为主的转变阶段和以甬优系列品种为主的快速发展阶段。以衢州市为例,再生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在这3个阶段中不断提高,生产效益相较于单季稻和双季稻显著提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浙江省再生稻发展前景以及高产稳产技术体系缺乏、农机农艺不配套、扶持力度低、品牌创建乏力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为浙江省水稻生产方式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于2018年9月,在浙江省松阳县玉岩镇多花黄精种植地,采用样方法分别在海拔200、500、800、1100 m处随机挖取多花黄精标准株,测定多花黄精叶、茎、果、根、块茎的C、N、P含量,计算化学计量特征,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海拔下多花黄精各器官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差异显著,且变化规律不一致。茎的C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器官,叶的N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器官,根的P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器官。随着海拔升高,块茎中的C、N、P含量总体呈降低趋势,在海拔200 m处含量最高;各器官的C∶N总体呈升高趋势,而N∶P呈先下降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多花黄精具有复杂的内在协调机制。综上,在海拔200 m处种植多花黄精将得到更高的品质与产量;多花黄精各器官的C、N含量较高,而P较缺乏,多花黄精生长主要受P限制。因此,在低海拔地区施肥应考虑N、P均衡,高海拔地区施肥则需增施磷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