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李玲  洪妍  王永明  金铁 《新农业》2006,(4):18-19
随着国家粮食补贴政策和种子补贴政策的贯彻落实,广大农户的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对优质高产品种的认识越来越高。但在种植水稻中对培育壮秧提高产量的认识不足。俗语说的好"秧好半年粮",可见培育壮秧对提高产量很重要,尤其在冷凉地区培育水稻壮秧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在一般高产栽培管理条件下,水稻不同群体与产量的关系,为生产上推广合理稀植提供科学依据,新宾满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进行了不同插秧行距、不同插秧穴距、不同插秧苗数的复因子试验。通过对冷凉地区水稻不同群体与产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插秧苗数、穴数、行距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不大;插秧的穴距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最大,中下等地力应以13.3~16.5 cm为主,肥沃地块应以20 cm为主。  相似文献   
3.
水稻二化螟是新宾县的重要水稻害虫之一,在全县的大部分稻区均有发生.对水稻二化螟的生物学特性、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介绍,并从农业、物理、化学方面提出了综合防治的策略,者重在稻草处理上下功夫,可控制80%以上的越冬虫源,使水稻二化螟不至于成灾.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稻水象甲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其危害,并提出采取以化学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浅谈稻水象甲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稻水象甲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其危害,并提出采取以化学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针对水果早期碰伤不易被识别的特点,以苹果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了球面热源空间红外辐射规律的基础上,对苹果的早期碰伤红外热成像检测原理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分析的模型以及规律,为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基于红外热成像树上板栗机器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普通视觉系统无法分类识别的特点,将红外热成像技术引入到树上板栗的机器识别检测当中,建立了果园树上板栗红外热成像系统。记录了白天树上板栗果实与冠层温度变化情况,发现下午2:00~4:00之间,二者温度差异最为显著,最大温差可达3℃。研究了正常板栗果、坏死果以及空心果的红外辐射差异,发现坏死果表面温度最高,正常果次之,空心果温度最低。最后对获取的热图像进行温度校正、阈值分割、特征提取、目标标识。结果表明,树上板栗的有效识别率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8.
姜志强  王革  张珺  洪妍 《农民致富之友》2013,(24):240-240,109
今年以来,新宾县农业信息培训中心认真贯彻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项目为主攻点;以提升农民的从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突破点;以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着力点;整合各类媒体信息资源,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9.
李玲  洪妍  王永明  金铁 《北方水稻》2006,(Z1):29-29
介绍了晾种、选种、浸种、消毒、催牙等种子处理的具体环节,并且从秧田选择、秧田培肥、适时播种等方面归纳出培育壮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