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广西德保县和隆林县野生古茶树及其他省份名优栽培种茶树进行聚类分析,为野生古茶树种质资源保护、良种选育及创新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筛选出的15对SSR引物对9份广西德保县和隆林县的野生古茶树种质和15份名优栽培种茶树种质进行聚类分析,并计算遗传相似系数.[结果]筛选出的15对引物从德保04和德保05未扩增出任何条带,但从其余22份茶树样品中共扩增出183条谱带,其中CS1引物扩增出多态性谱带最多,为19条,最少为CS13引物,仅7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多态谱带12.26条,多态率为96.17%.22份茶树种质资源可聚为两大类群,其中德保县和隆林县的野生古茶树聚在Ⅰ类群,栽培种茶树聚在Ⅱ类群.根据遗传相似系数,也可获得上述相同的分类结果.茶树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8~0.84,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7,其中,野生古茶树种质资源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8~0.84;栽培种茶树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2~0.84;野生古茶树与栽培种茶树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8~0.77.仅德保06与其他野生古茶树(隆林42和德保01)遗传相似系数小于0.70;栽培种茶树与野生古茶树相比,仅黄观音与野生古茶树(德保01和德保G02)遗传相似系数大于0.70.[结论]广西德保县和隆林县的野生古茶树种质起源相近,与我国其他各省份的名优栽培种茶树亲缘关系较远,存在相远近亲和相近远亲共存现象,进一步证实广西德保县野生古茶树为五柱茶系的厚轴茶,推测桂西北山区广泛分布山茶属原始种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发酵方式对六堡茶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双蒸双压、冷发酵2种不同发酵方式处理六堡茶,考察其对六堡成品茶品质及内含物质的影响。[结果]分析表明,不同处理的六堡茶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茶红素、茶褐素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其感官和理化成分都表现出不同的产品特点,双蒸双压处理的六堡茶发酵程度、物质转化程度均低于冷发酵处理。[结论]研究可为丰富六堡茶的基础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轻糖原味菠萝蜜果干加工关键技术,为生产轻糖原味无硫新型果干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干苞黄肉菠萝蜜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成熟度菠萝蜜对原味果干加工特性的影响、果肉不同预处理方式对糖渍工艺和果干质量的影响、不同复合糖液配比对果干质量的影响,确定轻糖原味菠萝蜜果干加工关键工艺技术的最佳方案.[结果]轻糖原味菠萝蜜果干加工最佳工艺:采用1000 mg/L乙烯利、45℃下催熟72 h的80%~90%成熟度菠萝蜜为原料,在加入0.6%D-异抗坏血酸钠的80℃清水中热烫3 min,再采用直接加糖、间歇强制循环复合糖液(糖水初始糖度25°Bx、75%麦芽糖浆添加量15%和甘油添加量0.3%)的技术进行糖浸,直至糖液稳定在35°Bx后捞起沥干糖水,烘干后制成的轻糖原味菠萝蜜果干水分≤18%、总糖(以还原糖计)≤60%、二氧化硫残留≤0.02 g/kg,具有新鲜菠萝蜜特有的果香味,质地柔软,甜度适中,口感较好.[结论]综合运用熟果加工技术、热烫杀菌灭酶无硫护色联合处理技术和间歇强制循环轻浓度复合糖液浸渍技术生产的菠萝蜜果干,具有新鲜菠萝蜜特有的果香味,总糖含量和二氧化硫残留量低,可实现果干的原味化、轻糖化和无硫化,该技术可用于轻糖原味无硫新型果干的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不同外形、年份六堡茶品质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外形、年份的六堡茶进行产品质量与主要化学成分的跟踪监测,以期为六堡茶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不同外形的六堡茶随陈化年份的推移其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茶黄素及茶红素等物质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茶褐素随着陈化年份的递增得到积累,呈上升趋势;咖啡碱在陈化过程中呈波动性变化,总体变化不大;品质综合得分随年份增长呈上升趋势。不同外形、年份对六堡茶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咖啡碱含量变化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性影响(p0.01),外形对茶色素含量及品质变化无显著性影响,年份对茶黄素含量变化有显著性影响(p0.05),对茶红素、茶褐素及最终综合品质评分影响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对收集的广西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罗香乡的60份茶树种质资源的16个叶片形态性状进行测量与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金秀瑶族自治县罗香乡茶树种质的叶片性状多样性主要集中在叶形、叶色、叶基、叶身、叶尖和叶面6个变量,这6个变量可解释总遗传多样性变量的72.621%,可作为基于茶树叶片进行分类鉴定和筛选资源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电子鼻(EN)技术在六堡茶陈化年份识别上的应用,为建立六堡茶品质评价新技术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PEN3型便携式电子鼻气味分析系统提取不同厂家、不同陈化年份六堡茶茶干、茶汤和茶底的响应特征值,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线性判别分析法(LDA)分析其陈化年份和预测模型,以马氏距离(MA)、欧氏距离(EU)和判别函数分析(DFA)法验证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不同陈化年份六堡茶对EN产生不同的响应信号,分别选取171~175、166~170和155~160 s的EN响应值作为建立干茶、 茶汤和茶底识别模型的特征值;LDA较PCA能更好地区分不同陈化年份的六堡茶,不同陈化年份样品分布在不同区域,干茶、茶汤和茶底的判别式LD1和LD2的累计贡献率分别为93.00%、88.31%和80.52%;EU、MA和DFA法对干茶识别模型的验证准确率分别达88.23%、88.23%和94.12%,对茶汤识别模型的验证准确率均为82.35%,对茶底识别模型的验证准确率分别为70.58%、82.35%和94.12%.[结论]EN可识别不同陈化年份六堡茶的芳香物质等特征气味并对其进行区分和归类,可在茶叶陈化年份识别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富硒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硒的保健功能、茶叶中的硒含量、硒的存在形态、茶树耐硒机理、影响茶叶硒含量的因素、富硒茶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同时对中国富硒茶的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富硒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从乌龙茶做青工艺及做青环境两方面对乌龙荼做青技术展开综述,包括不同阶段乌龙荼做青工艺及做青环境中温度、湿度、气流的研究进展,同时,阐述了空调做青的发展状况并对乌龙茶做青下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六堡茶属于传统六大茶类之一的黑茶,是广西的地方性名茶。本文综述了六堡茶的适制茶树品种、加工工艺、微生物等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六堡茶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辣椒抗疫病鉴定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快速简便有效地进行辣椒资源抗疫病筛选,对游动孢子灌根接种法、疫病毒素离体叶片接种法、毒素灌根接种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离体叶片毒素接种法鉴定结果与游动孢子灌根接种法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可以作为辣椒抗疫病鉴定的有效方法,对大批材料进行快速接种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