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全面了解《河南农业科学》的载文数量、质量及发展潜力,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该刊2001年-2012年发表的研究论文为样本,从载文量、基金项目资助信息、作者分布、研究机构分布、关键词词频等方面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2001年-2012年《河南农业科学》共出版144期,发表研究论文5 031篇,年均载文419.25篇,年均页数1 367.08页,平均每篇3.26页,期均发文34.94篇.12年间载文量、期均发文量、单篇页数、总页数、基金论文数量和基金论文比逐年增加,其中载文量增长了47%,总页数增长了258%.第一作者所属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河南省的最多,占总载文量的74.38%.河南省优势作物小麦、玉米、棉花和烟草是该刊最关注的领域;研究结果反映了《河南农业科学》的学术水平和办刊质量,为进一步提高该刊的学术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夏玉米品种对6种主要病害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害是限制玉米生产的重要因素,筛选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控手段,河南省作为玉米主产区,筛选多抗性品种可以为该区玉米品种的推广及抗病育种奠定基础。2015—2017年河南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针对河南省6种玉米主要病害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在玉米小斑病抗病品种鉴定中,不同年份抗性表现相对稳定,中抗品种占主要地位,比率分别为49.22%、52.00%、46.45%,抗性品种比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高抗性品种极少;在玉米弯孢霉叶斑病抗病品种鉴定中,不同年份间品种抗病表现变化较大,2015年高抗性品种比率最高,为35.16%;在玉米南方锈病抗病品种鉴定中,抗病和高抗的品种总体较少,抗性类型品种呈现逐年增加趋势;玉米镰孢茎腐病抗性种质资源相对较多,抗病品种比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玉米瘤黑粉病抗病品种鉴定结果在不同年份中差异较大,2015年和2016年以感病品种为主,2017年以中抗品种为主;玉米镰孢穗腐病高抗性品种较少,抗性品种比率逐年上升,中抗品种比率相对稳定,在40%左右。结合3 a的筛选和鉴定结果,共获得中抗以上的多抗性品种23个。综上所述,近年河南省选育的玉米品种中,对镰孢茎腐病、弯孢霉叶斑病和瘤黑粉病具有中等以上抗性的品种比例较高,而小斑病、南方锈病和镰孢穗腐病的高抗性品种相对较为缺乏,应进一步加强这3种病害的抗病种质资源筛选和抗病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农业生态安全领域研究的历史动态,为我国农业生态安全研究理论和实践提供借鉴,以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以CiteSpace为工具,对农业生态安全研究在2008—2018年的知识发展图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生态安全研究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基础阶段(2008—2011年)、快速增长阶段(2012—2014年)、新的快速增长阶段(2015—2018年),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研究重点,总体来说,农业生态安全研究以粮食安全为中心,向评价(Evaluation)、空间格局(Spatial pattern)、生态危险评价(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等方面拓展;TILMAN D、GODFRAY H C J、FOLEY J A、ALTIERI M A、LOBELL D B、FOLKE C、PRETTY J为农业生态安全研究领域领军人物,在该领域具有较大的贡献;Sustainability、Food Security、Land Use Policy、PloS One等为农业生态安全领域主要的论文产出期刊;中国科学院在农业生态安全研究领域中占据有绝对的中心性;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支持的论文占农业生态安全研究领域检出论文总数的12.9%,居第1位。综上,我国的农业生态安全研究可以借鉴国际上的发展趋势,积极引入现代农业、数学模型等新技术、新理念,将农业生态安全研究更加细化和精尖化;对领军人物进行重点追踪,把握最新研究前沿,布局未来新兴热点;进一步扩大对外合作,以巩固和加强我国目前在该领域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4.
农业企业集团大数据分析云平台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推进农业企业集团信息化对生产、经营、管理的全链数据支撑能力,不断优化重组企业生产经营流程、简化管理结构,提高效率、促进决策科学化,针对农业企业集团特点,应用大数据、物联网及信息技术,提出以云数据、云计算为核心的农业大数据分析云平台设计方案,其中,云数据采用分布式数据处理方式,以更好地处理多源异构数据,云计算由提供模糊控制等算法的基础运算层和提供生产销售等分析模型的分析模型库组成。该系统以传感器实时自动收集数据,根据企业管理及决策需要,由云计算启用相应模型及算法,调用云数据中相应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将相关模型的计算结果加权平均,结果输出至企业管理应用层,作为数据支持,科学支撑企业管理。整个系统以数据流贯穿于企业管理链,用于企业生产经营、财务控制、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控制、决策支持等,以实现农作物生长、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的智能控制及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决策支持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了解《河南农业科学》的载文数量、质量及发展潜力,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该刊2001年—2012年发表的研究论文为样本,从载文量、基金项目资助信息、作者分布、研究机构分布、关键词词频等方面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2001年—2012年《河南农业科学》共出版144期,发表研究论文5 031篇,年均载文419.25篇,年均页数1 367.08页,平均每篇3.26页,期均发文34.94篇.12年间载文量、期均发文量、单篇页数、总页数、基金论文数量和基金论文比逐年增加,其中载文量增长了47%,总页数增长了258%.第一作者所属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河南省的最多,占总载文量的74.38%.河南省优势作物小麦、玉米、棉花和烟草是该刊最关注的领域;本研究结果反映了《河南农业科学》的学术水平和办刊质量,为制定措施进一步提高该刊的学术水平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黄瓜枯萎病拮抗放线菌S24的分离、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黄瓜枯萎病拮抗放线菌,从蔬菜温室大棚及附近土壤中分离了59株菌落形态有差异的放线菌,通过平板对峙筛选试验,获得2株对黄瓜枯萎病菌抑菌率在60%以上的放线菌,分别是S21和S24,其中 S24的抑菌率达到74%。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分类测定结果,初步将S24鉴定为黄麻链霉菌(Streptomyces corchorusii)。选用7种常用的放线菌发酵培养基对S24进行发酵,7 d后测定发现,5号培养基发酵上清液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率达到59.44%,其细胞破碎液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菌率为39.76%。通过比较发现,75 mL为放线菌S24的最适发酵装液量(250 mL三角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后的培养基进行发酵,获得的上清液及细胞破碎液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76.14%、52.27%,较优化前分别提高了14.64、10.1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引起河南省大蒜病毒病的病原,采用RT-PCR方法对采集的表现矮缩症状的大蒜样品分别用5对引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大蒜样品中同时检测到洋葱黄矮病毒(onion yellow dwarf virus,OYDV)、韭葱黄条病毒(leek yellow stripe virus,LYSV)和青葱潜隐病毒(shallot latent virus,SLV)3种病毒,没有检测到大蒜普通潜隐病毒(garlic common latent virus,Gar CLV)和青葱X病毒(allexiviruses)。根据测序结果进行序列和遗传进化分析发现,河南省OYDV分离物与SLV分离物在进化树上都单独形成一分支,其中OYDV与其他分离物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4.8%~96.9%,SLV与其他分离物的核苷酸同源性在86.5%~88.5%,河南省LYSV分离物与墨西哥分离物的同源性达到99.4%,亲缘关系最近。试验中同时检测到3种病毒,说明河南省大蒜病毒病为多种病毒复合侵染。  相似文献   
8.
为了建立马铃薯M病毒(Potato virus M,PVM)的精准检测技术,根据PVM外壳蛋白基因核苷酸保守序列设计微滴数字PCR(dd PCR)的引物、探针,建立PVM的dd PCR检测技术。以田间采集并经RT-PCR验证的PVM及其他4种同样可侵染马铃薯的病毒(PVX、PVY、CMV、TMV)总RNA为模板,进行dd PCR特异性分析;对PVM的总RNA进行10倍梯度稀释并用作模板,进行dd PCR灵敏度测定。结果表明,建立的dd PCR方法可以特异性地检测马铃薯上的PVM,与实时荧光RT-PCR结果一致;最低可检测5.7 fg/μL的总RNA,比实时荧光RT-PCR灵敏度高100倍。说明建立的dd PCR检测方法可用于PVM的准确鉴定。  相似文献   
9.
病毒病是导致玉米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玉米矮花叶病和粗缩病发生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基因工程技术可人为将抗性基因或部分片段定向导入植物获得转基因抗病毒植株,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等优点,在玉米抗病毒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文章在总结我国主要玉米病毒病及其病原种类的基础上,论述采用不同策略培育抗病毒玉米植株的研究进展,其中,利用植物病毒基因序列的策略有病毒编码蛋白基因介导的抗病性、RNA干扰(RNAi)介导的抗病性、人工小RNA(amiRNA)介导的抗病性3种,还可利用非植物病毒基因,包括寄主的抗性基因及来自其他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抗病毒基因如核糖体失活蛋白、核酸酶、2-5A体系的基因等;最后分析各种策略的优缺点及抗病毒转基因玉米的安全性问题,为科研工作者优化玉米抗病毒育种工程、培育生产上可推广的抗病毒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土壤盐渍化是抑制植物生长发育、降低作物产量的主要环境胁迫之一。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耐盐植物以提高植物耐盐性是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植物特异转录因子WRKY可以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响应多种胁迫(如盐、干旱、病原菌等),在抵御盐胁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WRKY转录因子的基本结构,综述了来自各种植物(粮食、经济、园艺作物及其他植物)的WRKY转录因子在模式植物(拟南芥、烟草)、粮食作物(水稻、玉米)、经济作物(大豆、棉花)、园艺作物(番茄、茄子、菊花、苹果)及其他植物(柳树、杨树)耐盐基因工程中的应用进展,分析了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转单个WRKY基因对植物耐盐性的提高程度有限,大部分转WRKY基因植株仅仅提高了营养生长期耐盐性鉴定,组成型超表达WRKY基因会引起转基因植株生长缓慢、花期推迟甚至产量降低等不良后果等),并提出建议,以期为WRKY转录因子在植物耐盐遗传改良及育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