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6篇
农学   9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3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R在甘蔗组培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3.
广西甘蔗宿根矮化病菌的PCR检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探索PCR在甘蔗宿根矮化病(RSD)病原菌检测上的应用,对采自广西各蔗区的甘蔗样本进行了PCR检测研究。结果显示:广西各蔗区甘蔗主栽品种及其他大部分引进和自育品种(系)材料均检出RSD病原菌Clavibacter xyli subsp.xyli(Cxx),经过热水处理和组培脱毒健康种苗PCR检测呈阴性。PCR检测技术是一项灵敏度高、特异性的分子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4.
健康种苗技术在果蔗优质高产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果蔗栽培中使用脱毒健康种苗是发挥果蔗高产优质潜力的关键技术之一.脱毒健康种苗可采用种茎热水处理、茎尖培养的方法获得,但后者脱毒更彻底,生产效率更高.脱毒健康种苗在果蔗高产栽培中的应用技术包括:选地整地,合理密植,蔗种消毒处理,适时播种,加强苗期、分蘖期、伸长期的管理以及适时砍收与留种等.  相似文献   
5.
果蔗茎尖脱毒组培苗及其种茎生产性能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试验比较了拔地拉茎尖脱毒组培苗、第 1代健康种茎、市贩种茎和明显感染花叶病种茎之间农艺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 :它们在出苗率、分蘖率、长速、株高、茎径、有效茎和田间锤度等方面均存在差异 ;各处理间的理论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 ,其中脱毒组培苗分别比市贩和带病种茎增产1 0 .5%和 31 .2 % ;第 1代健康种茎分别比市贩和带病种茎增产 42 .1 %和 68.7%。  相似文献   
6.
桂糖21号等甘蔗新品种的茎尖脱毒培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52℃热水处理+38℃热处理+茎尖脱毒+工厂育苗技术培育桂糖21号、桂糖26号健康种苗,保持自育良种的品质。热处理期水分影响蔗茎的萌芽率,桂糖26号热处理10 d萌芽率达90%,出芽较桂糖21号稍快而且整齐。新台糖16号、22号剥取的茎尖稍大(<1 mm),茎尖成活率达80%,接种前期转管周期4-7 d,能有效减轻酚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寻桂糖32号适宜的种植密度,为在河池蔗区推广桂糖32号提供栽培技术指导。[方法]试验研究5种不同的种植密度(1:7.5万芽/hm2、2:9.0万芽/hm2、3:10.5万芽/hm2、4:12.0万芽/hm2和5:13.5万芽/hm2)对桂糖32号萌芽率、分蘖率、产量构成因子、蔗茎产量及含糖量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种植密度对桂糖32号的萌芽率和茎径影响不大;桂糖32号分蘖率随其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有所降低;有效茎数、产量及含糖量随其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与7.5万芽/hm2相比,9.0万、10.5万芽/hm2种植密度能增产3.99、4.47 t/hm2和增糖0.23、0.74 t/hm2,而12.0万、13.5万芽/hm2种植密度能显著增产7.63、12.01 t/hm2和显著增糖1.57、1.75 t/hm2。[结论]河池蔗区桂糖32号适宜的种植密度在12.0万~13.5万芽/hm2,最佳的种植密度在13.5万芽/hm2左右,在此密度下可获得较高的蔗茎产量和含糖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高产高糖甘蔗新品种桂糖30在广西蔗区的适宜种植密度,为其推广应用提供配套栽培技术,于2011年分别在广西4个不同类型蔗区对该品种进行了5种不同种植密度水平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桂糖30随着种植密度从7.5万芽/hm2增加到13.5万芽/hm2,单位面积有效茎数、蔗茎产量和蔗糖含量有提高的趋势,分蘖率和茎径则有下降趋势;其中种植密度是10.5万~13.5万芽/hm2,单位面积蔗茎产量和蔗糖含量分别在103.61~109.90 t/hm2和15.50~16.44 t/hm2之间变化,但差异不显著.种植密度为12万芽/hm2时的单位面积蔗茎产量和蔗糖含量最高,分别达到109.90、16.44t/hm2.桂糖30在广西的适宜种植密度是10.5万~13.5万芽/hm2,最适种植密度为12万芽/hm2,但不同类型蔗区桂糖30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反应存在差异,在实际生产中要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甘蔗根际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与甘蔗根系的共生关系,分析了有6年宿根年限的甘蔗根系及根际土壤中AM真菌的种群结构.采集其根系及根际土壤,利用Nested PCR技术对AM真菌的18S rDNA区域进行特异性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结果表明:甘蔗根系和根际土壤中表现出不同的DGGE指纹图谱特征,说明两者的AM真菌种群结构差异明显,根系中有6种不同的AM菌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机械收获对桂糖47号宿根能力的影响,为桂糖47号的机械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在对桂糖47号新植蔗进行机械化种植和管理的基础上,分别进行机械收获和人工砍收对比试验,连续2年调查宿根蔗的发株率、产蔗量、蔗糖分及相关农艺性状并进行分析。[结果]桂糖47号在机械收获后的第1和2年宿根的发株率、株高、茎径、有效茎、产蔗量、蔗糖分与人工收获的差异均不显著。其中机械收获后的第2年宿根产蔗量达到101.70 t/hm~2,含糖量达到15.32 t/hm~2,与人工砍收的相当。[结论]桂糖47号宿根能力强,抗倒能力强,耐机收碾压能力强,适合全程机械化生产,在劳动力缺乏的蔗区应加速推广应用,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