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大都市郊区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与生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究大都市郊区"土地利用-生境质量"可持续机制,以天津市郊区武清区为例,通过分析1980—2018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以In VEST模型对其进行Habitat Quality模块水平数值测度,研究京津都市圈发展对大都市郊区土地利用转型与生境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1)1980—2018年武清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导,但耕地面积下降明显,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快速增长,未利用地面积大幅缩减,林地和草地占比较小。2)武清区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剧烈,耕地转移面积最大,林地和草地集中向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转移,水域集中转向耕地,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转移面积较大,未利用地转换面积较小,但转移概率最为剧烈。3)武清区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增长了2.87%,具体表现为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和水域的土地利用变化速率保持正向增长,耕地变化速率呈现负增长。4)总体上,武清区呈现出"城扩耕缩"、"人进草退"的态势,但局部年份也有"草进水进"的转态;武清区生境质量处于中等级,但中等级面积趋于下降,低等级生境质量面积趋于上升,较低等级面积较小且呈下降趋势,较高和高等级生境质量区面积趋于扩大;生境质量低值区以武清城区为核心集中分布,且零星分布于武清区东北、西北地区;生境质量高值区集中分布于武清区东部。研究表明:在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特别是加强跨区域都市圈建设中,应当严格保护大都市郊区生态源地,统筹调控大都市郊区生态安全分区,推进大都市郊区生态廊道和全域生态节点建设。  相似文献   
2.
重金属污染区修复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些年国内外部分用于修复单一重金属污染区和复合重金属污染区的乔木和草本植物种类,为修复重金属污染区植被的运用提供一定借鉴,同时提出了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应与调节生态平衡的综合作用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武汉黄龙山山体修复植被第一年生长情况的调查,从乔灌木的成活率、病虫害发生境况和地被植物覆盖率方面对山体修复第一年的整体效果进行了评价,初步确定悬铃木、桂花、栾树、石楠、红叶石楠、青桐、六月雪、绣线菊、枫香、杜英等本地园林绿化中常用的树种,也比较适合用于山体修复中,山玉兰不太适合,红叶碧桃有待进一步观察,泡桐周围3~4m范围内不应栽植其他乔木,草花组合不应与灌木混植于山体中。  相似文献   
4.
5.
为准确掌握陇东地区日光温室不同肥料种类、施用量、施肥方法的肥料利用状况,开展了日光温室不施肥(CK)、不施氮肥、不施磷肥、不施钾肥、配方施肥、新型肥料(水溶肥)、水肥一体化和肥料减量小区对比试验,对不同处理番茄生长发育、抗病性、产量、品质及土壤、果实和茎叶养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处理的番茄开花期提前了3 d,采收期延长了10 d,长势旺盛,单果质量较大且品质较优,667 m2产量为7 972.8 kg,位列第2,较CK增产83.28%,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分别为37.38%、26.21%、61.99%。水肥一体化处理的番茄开花期提前了2 d,采收期延长了8 d,长势较好,单果质量最大且品质较优,667 m2产量最高,为8 108.9 kg,较CK增产86.41%,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分别为46.85%、27.69%、65.70%。配方施肥及水肥一体化均能有效改善日光温室土壤养分状况,提高番茄产量、品质和肥料利用率,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蔬菜产量质量,开展了塑料大棚蔬菜常发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总结形成了选用抗病虫品种,合理轮作倒茬,使用防虫网、粘虫板,药剂防治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有效减轻病虫发生危害,促进蔬菜绿色高品质发展。  相似文献   
7.
平凉市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及保护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调查记述了平凉市176种主要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以及保护利用现状,提出了开展资源普查、制定保护规划、依法开展监管、合理开发利用、积极争取资金等保护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种植密度对地膜覆盖谷子干物质的分配、转运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陇谷13’为材料,于2021—2022年,在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草峰镇进行地膜覆盖穴播种植试验,共设置3个密度梯度,行距均为30 cm,穴距分别为:20.2 cm (T1)、16.5 cm (T2)、13.75 cm (T3);以传统露地条播种植(CK)为对照,播种量等同T3,通过测定谷子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量化个体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之间关系,分析茎鞘和叶的转运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和水平。结果显示,本研究中Logistic拟合曲线(R2>0.99)有效反映各处理干物质积累过程。覆膜谷子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T1有利于谷子获得较高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密度可使覆膜谷子提前进入快速增长期,提高最大增长速率,实现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增加,T3较T1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高11.71%;覆膜和密度处理对谷子的千粒重影响不显著,穗粒重T1较T2、T3处理显著提高8.99%~39.03%;T2处理可显著提高茎鞘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T2较T1、T3处理显著提高365.71%、9.71%;T2模式在...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宜平凉市种植的荞麦品种,在平凉市崆峒区旱塬地对引进的10个荞麦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苦荞品种云荞2号折合产量最高,为2 901.75 kg/hm2;苦荞品种平荞6号次之,折合产量为2 266.80 kg/hm2;甜荞品种定甜荞1号折合产量居供试甜荞品种的第1位,为1 930.05 kg/hm2。以上3个荞麦品种可在平凉地区示范推广,云荞2号可作为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10.
全面认识"工匠精神"的实质内涵,以职业院校为载体,毫不懈怠地培养工匠精神的意识和习惯,积极践行工匠精神,把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让工匠精神发挥其最大效能,助力职教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