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1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6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辽综群体改良方法及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两年的田间比较试验,研究了3种选择方法对玉米辽综群体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在 S_1目测选择基础上的相互轮回选择法平均每轮获得7.44%的产量增益,S_1半姊妹选择法和 S_1密植选择法分别为12.40%和11.01%,两者间差异不显著,但分别与在 S_1目测选择基础上的相互轮回选择法达极显著;对植株性状的改良以 S_1密植选择法效果最为理想,其次为在 S_1目测选择基础上的相互轮回选择法,S_1半姊妹选择法效果较差,对产量因素的改良,S_1密植选择法使穗行数和穗粗取得较大进展,S_1半姊妹选择法使百粒重和穗长取得较大进展,而在 S_1目测选择基础上的相互轮回选择法对各产量因素的改良均不如 S_1密植选择法,有的性状甚至还赶不上 S_1半姊妹法;不论以综合种 (旅综 C_(?))作测验种,还是以自交系 (7922、旅 V_1和旅9宽)作测验种,测定群体产量的一般配合力均以 S_1密植选择法取得的改良效果明显,其次为S_1半姊妹选择法,最差的为 S_1目测选择基础上的相互轮回选择法。  相似文献   
2.
利用S1家系密植鉴定改良方法对中综6群、瑞德群、黄改群、先玉335群进行1~2轮改良,获得9份群体。以9份群体为父本,自交系丹598、郑58、吉853为测验种,配制27份杂交组合,进行产量配合力比较试验,从单株产量、穗部性状和配合力角度分析群体改良的效果。结果表明,改良群体单株平均产量均有增加,穗部性状向有利于高产的方向发展。中综6群经过两轮改良后,一般配合力效应从C0的-4.44增加到C2的3.84;瑞德群经过一轮改良后一般配合力效应从C0的-1.44增加到C1的2.9;黄改群从C0的-2.83增加到C1的1.93,一般配合力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特殊配合力排前两位的杂交组合为郑58×黄改群、丹598×瑞德群。  相似文献   
3.
通过向玉米辽旅群体中导入血缘相近、脱水速率快的9份欧美种质,构建成含有不同比例欧美种质的3份旅欧群体,能显著改善收获时含水量、出籽率、生育期、穗粗和穗行数等重要性状,且保持原始群体优良的产量一般配合力,显著提高出籽率、穗长和行粒数的一般配合力。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旅欧群体所配制的组合有效提升出籽率、收获时含水量、生育期和其他穗部性状的杂种优势,与塘四平头类群的杂优模式存在极高的产量应用潜力,为改良本土种质资源适宜机械化收获和探索欧美种质新的杂优模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PVC管栽和大田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玉米自交系、裂区为水分处理,测定玉米冠层光合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干旱胁迫(WS)处理下冠层叶色值(SPAD)、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叶面积指数(LAI)均呈下降趋势,耐旱性较强的黄早四(HZS)平均降幅小于耐旱性较弱的CML58,其SPAD和LAI的降幅较高期(R3)出现早于CML58(R5);干旱胁迫后,水分利用效率(WUE)呈升高趋势,HZS平均升幅高于CML58。HZS的SPAD、PnTr、WUE、LAI、单株粒重、收获指数和群体产量均高于CML58。与CK相比,WS处理下HZS群体产量平均降幅低于CML58。综上,耐旱性较强的玉米自交系冠层光合参数对生殖生长期干旱胁迫响应相对滞后,可在干旱胁迫后维持相对较高的光合性能、水分利用效率和叶面积指数,促进植株干物质转化与子粒建成,最终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5.
1984~1987年苏联埃拉斯托夫斯克试验站通过用早熟谷类作物定期中断连作和改变基本土壤耕作制的方法,对30年长期种植玉米如何提高产量的具体措施进行了研究。其具体方案如下:1.不施肥耕翻;2.每年耕翻;3.每年浅耕;4.一年浅耕,一年耕翻;5.一年浅耕,三年耕翻;  相似文献   
6.
国审玉米新品种辽单38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单38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200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组合为辽26×丹340。该品种属晚熟品种,具有产量高、活秆成熟、抗逆性强、品质优良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玉米杂交种遗传基础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宁省玉米杂交种遗传基础分析与评价李哲王延波石清琢秦友权(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所)(大石桥市种子公司)玉米是辽宁省主要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栽培管理方便等许多优点。我省是全国春玉米主要生产省份之一,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每年...  相似文献   
8.
9.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灾难性天气发生频率增高,高温和干旱同时发生的几率逐年增加,针对高温和干旱给植物带来的影响,本文从植物叶片光合系统、气孔运动、逆境胁迫信号传导和叶片气孔开闭调控4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从植物生理学和细胞生物学角度,讨论了植物叶片气孔运动规律及应用脱落酸对气孔开闭进行调控的研究进展,为抗旱耐高温型植物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为科学、经济、高效调控植物叶片气孔运动,防御短暂和长期性逆境胁迫,保证粮食稳产、高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播前工作1.选择适宜熟期和优良抗性的品种。辽西、辽北和辽中等全省主产区,选择生育期125~132天的品种;辽东地区原来的种植品种基本上属于中熟品种,继续使用原选择的品种;辽南地区适当放宽生育期,尽量少选择极晚熟品种。2.根据肥料的养分含量和不同肥力地块合理搭配购买足量的肥料。低产地块:N肥10~12公斤/亩(折合尿素22~26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