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Bcl-2相关抗凋亡(Bcl-2 associated athanogene,BAG)家族蛋白具有不同生物学功能,该家族成员广泛参与了肿瘤调控、细胞凋亡以及胁迫响应等多种生物学过程。目前,对植物中BAG家族生物学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本文对植物中BAG家族的生物学功能进行总结:1)BAG家族成员的C末端都含有一个进化上高度保守的BAG结构域,该结构域具有与Hsp70相关蛋白结合的功能;2)N末端的特异结构域如类泛素化结构域、钙调蛋白结合结构域等使得蛋白成员参与不同的生物学过程;3)BAG家族蛋白参与植物对温度、盐以及病原菌侵染等逆境胁迫的响应、植物程序性细胞死亡等生物学过程。本综述重点阐述已经报道的BAG家族蛋白在植物响应逆境胁迫方面的功能研究,有助于农作物中该家族蛋白抗逆方面研究以及分子育种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贵州禾是贵州省特有的一种原生态水稻(Oryza sativa L.),目前对其历史形成过程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选择了121份贵州禾资源和其他地区194份水稻品种,利用120个KASP标记对其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进行了研究。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禾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具有较多的多态性位点数和观测等位基因数。遗传距离结果表明贵州禾与贵州地方粳稻遗传距离最小为0.0197,遗传一致度最高为0.9805;贵州禾与江苏地方粳稻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分别为0.0276,0.9727次之。群体结构分析表明当K=3时,90%的贵州禾群体单独聚为一类,而且绝大多数属于粳稻,主要与江苏地方粳稻和贵州地方粳稻聚为一大类。本研究表明贵州禾区别于其他地方粳稻,具有独特的遗传结构,与贵州及江苏地方粳稻的亲缘关系更为密切。本研究结果对了解贵州禾的群体结构及与其他地区水稻品种的亲缘关系,以及探讨贵州禾起源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施用化肥和农家肥对白花麦品质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未施肥料、单施化肥和单施农家肥3个不同处理白花麦的蛋白质品质和淀粉品质分别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和对应分析,着重分析单施农家肥小麦具有的优良品质指标。[结果]蛋白质品质分析结果表明,与未施肥料相比,施用农家肥和施用化肥都能够增强小麦面粉筋力(其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以及粉质指数升高,而弱化度降低),从而提高小麦的加工品质。RSR综合评价分析表明,施用化肥的白花麦小麦的蛋白综合品质优于未施肥料优于施用农家肥的;进一步的对应分析表明,施用化肥的小麦具有较高的稳定时间和吸水率等,未施肥料的具有较高的沉降值和弱化度等分别是其蛋白综合品质好的主要原因。淀粉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施用农家肥使得小麦在淀粉糊化特性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其中峰值黏度、最终黏度、回升值、峰值温度和稀懈值均高于未施肥处理的,从而提高了小麦的淀粉品质;相反地,施用化肥的则低于未施肥处理的。RSR综合评价分析表明,施用农家肥白花麦小麦的淀粉综合品质优于施用化肥和未施肥料的;进一步的对应分析表明,施用农家肥小麦淀粉综合品质好的主要原因是其具有较高的峰值黏度和较好的回升值等引起的。[结论]施用农家肥能够提高小麦加工品质的面粉筋力部分指标和淀粉品质的糊化特性部分指标,特别是提高了淀粉综合品质,从而改善小麦品质。该研究为小麦减肥增效中农家肥的科学施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稻米的香味除了受遗传基因影响外,栽培环境对香稻的香味物质成分及含量也有重要的影响。为探究贵州省从江县不同种植点的土壤环境对‘苟当1号’稻米香味物质成分的影响,本研究在贵州省从江县200~900 m的海拔范围内选取5个不同海拔高度的地点分别种植‘苟当1号’,并对5个地点的土壤进行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有机质含量以及pH值测定,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各个种植点的‘苟当1号’稻米中挥发性物质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苟当1号’在不同种植点检测出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其中影响水稻香味的重要物质2-乙酰-1-吡咯啉(2-AP)在土壤中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最高的高大种植点相对含量最高,因此‘苟当1号’在该种植点的香味最浓郁。‘苟当1号’香稻稻米中含有许多挥发性成分,探究该香稻品种种植于不同种植点的土壤特性与主要的香味挥发性物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为该香稻品种选择适宜的种植点提供理论依据,为香稻生产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受品种遗传特性、生长环境和栽培条件等因素共同作用,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RVA(快速粘度仪)谱特征值是评价稻米食味品质优劣的重要理化指标。为探究不同海拔地区苟当1号蒸煮食味品质的差异,在贵州省从江县242~857 m的海拔范围内选取了5个不同海拔高度的地点种植苟当1号,对影响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主要理化指标进行差异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苟当1号的蛋白质含量在5.23%~7.07%之间、直链淀粉含量在1.61%~2.87%之间,海拔高度与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RVA谱特征值多重比较表明,回复值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崩解值随海拔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消减值随海拔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此外,不同海拔的土壤基本成分与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速效氮含量与崩解值呈显著负相关,与消减值呈显著正相关;土壤pH值与回复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综上,苟当1号在从江地区242~857 m的海拔范围内种植,蒸煮食味品质随海拔升高而变优。  相似文献   
6.
植物脱落酸不敏感蛋白5(Abscisic acid-insensitive 5, ABI5)为碱性亮氨酸拉链类型(Basic leucine zipper, bZIP)的转录因子,在ABA信号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已经报道的ABI5功能研究主要是以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为研究对象,而在小麦(Triticum aestivum)、水稻(Oryza sativa)等农作物中的研究报道极少。本文概述了植物中ABI5在种子发育、植物生长(特别是蔗糖信号途径和蛋白质泛素化过程)、花青素积累等生物学过程以及植物对干旱、低氮等逆境胁迫响应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阐明在农作物中开展ABI5分子网络调控解析工作的重要性,以期为选育具有种子萌发可控(如抗穗发芽)、抗逆性强(如低氮)以及高产量等优良性状的作物品种提供理论基础,对作物分子育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发掘控制水稻外观品质相关性状的稳定QTL,利用籼稻品种‘贵9B’(Gui 9B)和粳稻品种‘热研2号’(Reyan No.2)为亲本,构建了包含100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作图群体。分别于2014年12月和2015年5月将该群体种植于海南三亚和贵州贵阳2个不同生态环境,对稻米粒长和垩白粒率等外观品质性状进行了QTL分析。结合相应的分子连锁图谱及完备区间作图定位方法,对外观品质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QTL检测结果表明:2个环境中共定位到16个外观品质QTL,分布在第1、第2、第3、第5、第9、第10和第11条染色体上,LOD值介于2.50~10.98之间,贡献率介于7.64%~19.89%之间。其中,有8个QTL为首次发现,有2个影响粒长的QTL在2个环境下均被检测到。本研究有利于推动水稻外观品质性状基因遗传研究和分子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8.
为进行水稻耐冷QTL检测及其遗传效应分析,利用籼稻品种“贵9B”和粳稻品种“热研2号”作为亲本,构建100个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家系为定位群体。以成苗率、耐冷级别为耐冷性状表型数据,运用完备区间作图定位法,在第3条染色体上检测到1个与水稻耐冷性状成苗率相关的QTL,命名为qCTS-3-1,LOD值为2.77,可解释20.87%的表型变异,增效等位基因源于“热研2号”。同时,对RIL群体中耐冷基因COLD1进行了基因型检测及关联分析,可为后续水稻耐冷性的遗传研究以及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