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旋耕条播小麦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 ,旋耕条播是沿黄稻茬麦区实现高产的最佳播种方式之一 ,与免耕撒播相比 ,植株根系发达 (为撒播小麦的 1 2 4 .49% ) ,平均旗叶面积增大 4.0 9cm2 ,叶片功能期延长 5d ,叶绿素含量高 0 .64mg/g(鲜重 ) ,光合强度提高 5 .0 6mg/(h .dm2 )。通过大量田间调查分析 ,旋耕条播小麦产量与成穗数呈二次回归关系 ,当成穗数为 60 0 .1万 /hm2 时 ,单产可达 7497.3kg/hm2 。  相似文献   
2.
豫麦34为河南省郑州市农科所培育的小麦新品种,其系谱为矮丰3号//豫麦2号。该品种的主要特点是高产,优质,早熟,抗逆。经多年试验,其产量稳定在7500kg/hm^2左右;主要品质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优质小麦标准,生育期仅224d,抗倒、抗干热风,抗条锈,白粉、根腐等多种病害。本文还介绍了豫麦34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3.
中棉所 30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育成的早熟转基因抗虫棉品种 ,1 998年通过了全国、山东、河南审定 ,该品种高抗棉铃虫 ,早熟丰产 ,农艺性状好 ,适应性强。为了探讨其连作、间作高效模式 ,郑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于 1 999年从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育种室引进中棉所 30原原种 ,在郑州市郊进行试验。1连作模式苞菜—棉花连作模式 ,苞菜元月 2 6日移栽并加盖地膜 ,密度为每公顷 7.2万株。4月 2 0日成熟。棉花 5月 1 7日播种 ,密度为每公顷 5.6万株。2试验条件及试验方法沙壤土 ,肥力均匀一致 ;采用大田对比法排列 ,1 0行区 ,小区面积 42 m2 ,行…  相似文献   
4.
豫麦34为河南省郑州市农科所培育的小麦新品种,其系谱为矮丰3号/(孟201/牛株特)∥豫麦2号。该品种的主要特点是高产、优质、早熟、抗逆。经多年试验,其产量稳定在7500kg/hm2左右;主要品质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优质小麦标准;生育期仅224d;抗倒、抗干热风、抗条锈、白粉、根腐等多种病害。本文还介绍了豫麦34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5.
优质与高产是小麦生产所追求的两大目标。生产中往往造成优质不高产或高产不优质现象,如何协调二者矛盾,实现产量、品质同步提高,是目前小麦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郑州市地处黄淮麦区,近年来,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适合黄淮麦区的强筋小麦产量、品质同步优化栽培技术,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