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10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葵杂交种含油率与地理位置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对2001年全国油用型向日葵杂交种联合区域试验中12个杂交种的子实含油率和籽仁含油率与地理位置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葵杂交种子实和籽仁含油率与海拔高度存在着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607和0.8228,个别杂交种的直接回归达显著水平;杂交种间与纬度相关不一致,有正相关、负相关,相关系数最大为-0.7177和-0.5767,最小为-0.0754和0.0019。对两因素综合分析比较,海拔高度对含油率的影响比纬度大,二者偏回归系数T检验值分别为2.0534(海拔)>0.8222(纬度)、8.0523 (海拔)>4.4233 (纬度)。  相似文献   
2.
1品种来源 晋葵8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于1995年用雄性不育系93-3A作母本,以F51-1S为父本回交转育,1995—1996年冬季南繁加代,1999年选育出新不育系F51-01-2A。1996年通过测交筛选及加代,1999年选育出新的稳定的分枝型恢复系99-261。  相似文献   
3.
山西食用向日葵种质资源对列当抗性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和寄生指标综合分析对山西省食用向日葵品种资源进行抗向日葵列当鉴定,结果表明:太原80天对向日葵列当免疫,阳曲三道眉和灵立九连灯高抗向日葵列当,天镇大九连灯等11份材料表现抗性,蒲县三道眉等18份材料表现感性,其余26份材料表现为高感.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吕梁市向日葵田主要杂草种类、发生特点及危害性,并结合多年杂草防除实践经验,总结出以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态防治为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为辅的向日葵田草害综合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5.
晋绿豆4号是从山西汾阳当地农家品种中系统选择优良变异单株鉴定而成。具有早熟、优质、稳产、抗旱、抗病与适应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小豆属于杂豆类作物,在山西省播种面积约为1.27万hm^2(1999-2001三年平均),其无论是播种面积还是产量在小杂粮中均占有重要比重。随着我国加入WTO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其需求量越来越大。所以选育适宜山西省种植的小豆新品种对于促进山西省国民经济发展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近年山西省小豆品种混杂退化严重,产量低,效益差的问题,我们利用当地优良的农家品种资源,经过多年的系统选育,育成了“晋小豆2号”。晋小豆2号于2006年2月经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定名。  相似文献   
7.
高产高油抗病油葵杂交种晋葵5号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晋葵5号是以雄性不育系76202-3A为母本,恢复系902-11R为父本组配选育而成,该杂交种抗旱、耐盐碱、耐瘠薄、耐菌核病能力强,含油率达51.44%,品种鉴定平均产量3823.5kg/hm^2,比对照品种汾葵杂3号增产13.9%,生产示范平均产量2056.5kg/hm^2,比对照品种晋葵2号增产17.0%,适宜高寒山区春播及麦茬复播。  相似文献   
8.
向日葵具有耐干旱、耐低温、耐盐碱、耐瘠薄、节水省工、播期灵活、适应性广、种植成本低、商品率和效益比较高等特点,适宜晋西北高寒山区瘠薄地和盐碱地大面积种植,有利于发挥晋西北干旱、盐碱地区的地域优势,利用和改造中低产田。食用向日葵在山西省产地分布相对集中,大部分是高寒山区或干旱贫瘠的丘陵坡地,这些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群众生活贫困,  相似文献   
9.
1.三道眉向日葵属中晚熟食用品种.生育期115~130天.一般株高280~330厘米,果盘直径30~35厘米,大的达50厘米,扁平形,籽粒大,千粒重100~120克,每667平方米(1亩)产300~350公斤,含油率32%左右.  相似文献   
10.
油用向日葵是晋中地区麦茬复播的主要作物,农户传统的栽培种植方式,技术落后、管理粗放。我们根据晋中地区的气候条件以及油用向日葵播种时间过短的农事特征,从整地、施肥、播种方式等方面入手,针对性地提出一套既有精耕细作的效果,农户又容易操作、省时、省工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