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一、福建省一九八三年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分布为了解我省今年稻瘟病生理小种的分布情况,从全省22个县(市)收集早、晚稻病标样118个,前后测定了15批,第一批于5月上旬开始播种,最后一批于十月下旬鉴定结束。测定结果: 参试118个有效菌株,鉴定出七群22个生理小种,分布于我省七个地区,22个县 (市),ZA群内有A1、9、13生理小种,分布5个县、ZB群内有B1、3、5、9、11、13、15、25、29、31生理小种、分布19个县(市),ZC群内有C7、9、11、13、  相似文献   
4.
白叶枯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pV.Oryzae)是我省水稻重要病害之一,特别在沿海平原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为害,尤以晚季发病重于早季,倒种品种、杂优稻发病重于常规晚稻品种。为了明确白叶枯病对水稻为害的损失程度,分别对受害不同程度的稻株进行收割、考种测定,为防治白叶枯病和估产损失程度提供依据。供测品种: 常规晚稻品种广矮2号和倒种珍珠矮品种,在长乐县鹤上村种植面积都在50亩以  相似文献   
5.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生物技术,在试管内从愈伤组织细胞水平上进行抗性突变体离体筛选,具有筛选群体大、可控程度高和育种周期短等特点。1984-1985年,作者以稻瘟菌素粗提液及高浓度氨基酸作为外源胁迫因素,对水稻体细胞和性细胞无性系进行抗稻瘟及高氨基酸突变体离体筛选。目前已获得公交11号、姬糯、闽稻17、红新1号和丽江新团黑谷等10个品种810个抗性愈伤系  相似文献   
6.
在八十年代研究的基础上,从1990至1997年系统地开展了稻瘟病菌的致病性、水稻抗源材料的筛选和抗性基因分析,以及抗源材料的育种利用研究。研究了稻瘟病菌致病性的变化基础和特点,在明确福建省稻瘟病菌相对稳定的优势致病性小种为ZB13、ZB15的基础上,筛选出抗性强、抗谱宽的水稻抗源Tetep、谷农13、梧农1号、赤块矮选、红脚占和广农种等;筛选出新抗源矮秆Tetep;明确主要抗源对优势生理小种ZB1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外在抗性突变体离体筛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先后获得烟草、马铃茹、甘蔗、水稻、小麦、大麦、番茄、玉米、油菜、大豆、胡萝卜和苜蓿等作物抗性突变体;并育成了抗斐济病毒病、霜霉病和眼斑病的甘蔗品种,抗叶枯病的小麦品种以及抗除草剂黄草灵的大麦新品种。七十年代,日本学者石井和小笠原等人试图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抗稻瘟病突变体离体筛选,但因污染问题未能成功。最近,我国上海市农科院郑祖玲等人指  相似文献   
8.
1982-1983年室内测定63个水稻品种的抗稻瘟性,其中抗性一号、Tetep、赤块矮选、红脚占、砦糖、宁晚一号、IR64、Milyang53、城堡一号等九个品种抗谱较广、抗性较稳定。除城堡一号外,其它的八个品种在田间叶瘟和穗颈瘟的鉴定中抗性表现均为0-3级。文中讨论了稻瘟病生理小种的致病性问题并推荐赤块矮选、城堡一号以及福建省当前大面积推广的品种77-175为福建省辅助鉴别品种。  相似文献   
9.
稻瘟病菌同小种不同分离株间差异探讨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抗稻瘟病新抗源谷甫矮的筛选研究AStudyofSievingNewRiceBlastResistanceVarietyGu-fu-Ai笔者自1988-1992年共收集国内水稻种质资源1636份,经过5年的田间病圃和室内接种鉴定,筛选出抗稻瘟病新抗源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