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筛选耐抽薹白菜类蔬菜种质资源,以233份白菜类蔬菜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进行露地栽培,通过对现蕾期和开花期指标进行隶属函数法和系统聚类分析,综合鉴定评价白菜类蔬菜抽薹性状。现蕾期的变异幅度为39.00~181.00天,开花期的变异幅度为46.00~196.00天,变异系数分别达到24.53%和19.80%,表明白菜类蔬菜种质的抽薹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采用隶属函数法将233份白菜类蔬菜种质资源划分为5组,其中极耐抽薹种质80份。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距离系数4.5处233份白菜类蔬菜种质资源被分为5个类群,第Ⅳ类群极耐抽薹类型包括63份种质资源,均属于隶属函数法划分的极耐抽薹等级,说明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均能有效鉴定白菜类蔬菜种质的耐抽薹性。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四川烟叶生产质量水平,根据四川雪茄烟种植区生态条件及气候特征,结合项目组多年科研成果及生产实践经验,提出了四川雪茄烟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产地选择、育苗管理、整地移栽、田间管理、成熟采收和晾制管理等,以促进四川雪茄烟生产提质增效。以期提高四川烟叶生产技术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保障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抓好烤烟生产两不误,本文根据四川烟区生态条件及气候特征,结合项目组多年科研成果及生产实践经验,在当前烤烟春管备耕关键时节,提出了四川烤烟春管备耕技术,以期指导和促进四川省烤烟稳步生产。该技术主要包括苗床期管理、整地施肥、移栽和田间管理等。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四川小麦品种(系)淀粉颗粒结合蛋白的多样性,对66份四川小麦地方品种、100份新育成品种(系)以及21份小麦骨干亲本材料的淀粉颗粒结合蛋白进行了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在187份供试材料中共分离出7种蛋白条带组合类型,10种不同的蛋白条带,其中5种条带在供试材料中检测到缺失和迁移率改变。114份材料表现为SGP-1A蛋白缺失,而在所有供试的四川小麦地方品种中该蛋白均表达。共4份材料在SGP-1B位点蛋白迁移率改变,18份材料的Wx-1B蛋白条带缺失,8份材料的Wx-1D蛋白条带缺失,仅有1份材料的Wx-1A蛋白条带缺失。通过与中国春缺体-四体(N7AT7B、N7DT7B、N4AT4B)、乌拉尔图小麦(AA)、节节麦(DD)、圆锥小麦(AABB)淀粉颗粒结合蛋白的比较,并结合质谱鉴定,进一步验证了所鉴定条带的准确性。本研究表明,四川小麦新育成品种(系)和骨干亲本比四川小麦地方品种具有更丰富的淀粉颗粒结合蛋白变异类型,鉴定出的变异材料可用于淀粉颗粒结合蛋白功能的研究和小麦淀粉品质育种。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高效的溶磷菌,用于菌肥生产。通过Pikovskava无机解磷培养基从核桃土壤里筛选出溶磷菌,通过液体发酵试验确定其溶磷活力,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较高活力的溶磷菌进行分子鉴定;通过单因素试验,比较该溶磷菌与两种菌肥溶磷菌在不同发酵液配方及发酵条件下的发酵活力。分离得到的高效溶磷菌为芽孢菌属,适宜初始p H值范围为5~9,适宜温度范围为16℃~40℃,适宜氮源有硫酸铵、氯化铵和草酸铵、蛋白胨,适宜碳源有草酸铵、蔗糖、甘油;高浓度Fe~(3+)、Mn~(2+)对其活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Cu~(2+)、Ni~(2+)、Zn~(2+)会抑制其解磷。在不同发酵液配方及发酵条件下,该溶磷菌溶磷能力优于菌肥2溶磷菌;在不同发酵条件下,该溶磷菌溶磷能力稳定性优于菌肥1溶磷菌。该溶磷菌添加到菌肥中有一定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6.
绿豆作为一种用途广泛的药食同源小杂粮,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保障四川绿豆大规模生产及绿豆产业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四川生态条件及地理地貌特征,结合项目组多年科研成果及生产实践经验,提出了绿豆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主要包括选种、种子处理、选地、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械化收获和储存.  相似文献   
7.
选择立地条件相似、生长良好的5a生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556株/hm2和1 667株/hm2两种不同的林分密度,对其主要营养元素含量、分配及生物量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两种不同林分密度巨桉单株营养元素含量在不同器官的分配规律基本一致,均为树叶>树干>大枝或小枝>果实>树皮;②从营养元素和有机质在树干的分配来看,两种密度巨桉人工林P、K、Mg和Ca变化趋势相同,基本随着树干高度增加而增加,有机C在556株/hm2样地随着树干高度增加而逐渐增加,而1 667株//hm2样地则是逐渐减小,N在556株/hm2样地为随着树干高度增加而逐渐增加的趋势,1 667株/hm2样地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③从两种密度巨桉生物量的分配看,生物量分配为树干>树皮或大枝>小枝>叶>果实;④两种密度巨桉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量均表现一致规律,均为Ca最多,分别为601.78 kg/hm2和1 204.43 kg/hm2,其次为N、K、Mg和P积累最低.  相似文献   
8.
通过优化复合微生物菌肥主要功能菌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及其发酵条件,提高发酵液中功能菌的活菌含量,以期为大规模生产复合微生物菌肥奠定基础。利用单因素实验结合正交的方法,以菌体生长量(OD600)为测定指标,对复合微生物菌肥主要功能菌中的固氮菌、溶磷菌和解钾菌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论:①固氮菌培养基的最优组合为麦芽糖7.5g、蛋白胨15g、NaH2PO4·H2O0.3g、K2HPO40.5g、FeCl30.2g、MgSO4·7H20.5g,最佳pH值6.8,最佳接种量为100mL,最佳转速为180r·min-1最佳发酵温度为30℃;②溶磷菌培养基的最优组合为麦芽糖7.5g、蛋白胨15g、NaH2PO4·H2O0.3g、K2HPO40.5g、FeCl30.5g、MgSO4·7H20.5g,最佳pH值6.4,最佳接种量为300mL,最佳转速为180r·min^-1最佳发酵温度为30℃;③解钾菌培养基的最优组合为甘露醇7.5g、牛肉膏15g、NaH2PO4·H2O0.3g、K2HPO40.5g、FeCl30.5g、MgSO4·7H20.5g,最佳pH值7.6,最佳接种量为100mL,最佳转速为180r·min^-1最佳发酵温度为34℃。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四川芦笋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特征,为芦笋土壤生态系统的构建和保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芦笋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土壤理化指标,同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特征。【结果】芦笋根际土壤pH、全钾、速效钾均低于非根际土壤,而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和有效磷均高于非根际。根际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度高于非根际,根际真菌的丰度高于非根际,而根际真菌的多样性低于非根际。芦笋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优势细菌门主要是变形菌门、厚壁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优势真菌门为担子菌门、子囊菌门。LSfSe分析发现在根际土壤中共鉴定14个细菌类群和20个真菌类群与非根际土壤有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PCA)表明,根际与非根际在土壤细菌及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上均存在较大差异。冗余分析(RDA)显示,pH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最重要的因素。【结论】扩展了芦笋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的认知谱系,为探讨通过调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实现芦笋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旨在探究水、氮、磷和钾水肥耦合效应对大白菜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早熟五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桶栽试验建立了大白菜产量与水、氮、磷、钾用量的数学模型,并对各单因素效应及多因素耦合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处理14(灌水量:70%W;施氮量:0.185 g/kg;施磷量:0.095 g/kg;施钾量:0.240 g/kg)单株产量最大,最大值为1.44 kg;处理9(灌水量:40%W;施氮量:0.185 g/kg;施磷量:0.095 g/kg;施钾量:0.240 g/kg)单株产量最小,最小值为0.26 kg。水、氮、磷、钾用量对大白菜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灌水量(X1)施氮量(X2)施钾量(X4)施磷量(X3)。灌水量与氮、磷、钾用量间存在显著正耦合效应。【结论】水、氮、磷、钾用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大白菜产量提高,合理搭配水、氮、磷、钾用量能显著提高大白菜产量。在桶栽试验条件下,灌水量为84.34%W,施氮量为0.307 g/kg,施磷量为0.115 g/kg,施钾量为0.286 g/kg时,理论单株产量最大,最大值为1.52 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