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1
1.
耕作和培肥对豫中区冬小麦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百农矮抗58’为试验材料,在2007-2008年度深耕土壤的基础上,于2008-2009年度研究了深耕(耕深40 cm)和浅耕(耕深20 cm)2种耕作方式和底施专用复合肥(B1)、专用复合肥+鸡粪(B2)及专用复合肥+饼肥(B3)3种培肥模式对豫中区冬小麦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浅耕模式下小麦的株高、群体数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地上部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深耕模式。B3培肥模式下,小麦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植株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较高。浅耕+B3模式下成穗数和穗粒数极显著高于其它模式,产量较高。综上,深耕基础上,浅耕配施复合肥和饼肥是豫中区适宜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
刘亚丽  祁诗月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19906-19907
[目的]研究乙醇对蚕豆生理特性的作用。[方法]将蚕豆浸泡萌发后的幼苗培养在相同土壤肥力、相同体积的花盆中,分别用浓度1.0%、1.5%、2.0%乙醇及蒸馏水(CK)300 m l浇灌幼苗,第28天测量叶面积,用浸提法测量蚕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结果]浓度1.0%乙醇处理的叶绿素含量高于CK,而浓度1.5%、2.0%乙醇处理与CK呈负相关,其中浓度2.0%乙醇处理最低;叶面积与CK呈负相关。[结论]浓度1.0%乙醇对叶绿素a、b、总含量有促进作用,但与叶片面积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晚播对豫北冬小麦叶片生理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冬小麦品种周麦18为材料,设置4个播期,同时对应不同播量,研究了晚播对豫北地区冬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对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前期,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期,至生长发育后期,播期对叶片生理性状的影响减小,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晚播加大播...  相似文献   
4.
采用离体穗培养的方法,选取花后7d的周麦18为材料,研究了外源氮(0、0.5、1.0、2.0 g/LNH4NO3)对离体麦穗干物质及氮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培养天数的增加,离体穗干物质积累总量呈增加趋势,外源氮促进了离体穗干物质的积累,提高了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在外源氮供给下,离体穗营养器官干物质向籽粒的转移率和贡献率均降低,籽粒光合产物积累量增加。外源氮增加了籽粒中氮素的含量和积累量,提高了离体穗中氮素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在本试验中,2.0 g/L NH4NO3处理效果最佳,促进了离体穗尤其是籽粒的生长,提高了籽粒的氮素含量和积累量,对籽粒建成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新乡地区8家养猪场和11家养鸡场饲喂抗生素情况的调研,发现头孢氨苄、阿莫西林、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4种抗生素是该地区被普遍使用的兽药抗生素。通过多点取样法和微生物培养技术对3家养鸡场和3家养猪场不同养殖时期的粪便进行单一抗生素和多重抗生素抗性细菌的检测,结果表明养鸡场堆置1周的粪便中抗头孢氨苄的细菌比例最高,达到65.90%,对所研究的3种和4种抗生素同时抗性的比例高达8.60%-12.51%和9.73%,明显高于饲喂中药的对照养鸡场样本检测结果(0.02%-2.73%和0.12%)。养猪场堆置1周的粪便中检测到抗头孢氨苄的细菌比例也是最高,达到49.12%上,但养猪场粪便中多重抗生素抗性细菌的比例明显低于养鸡场。同时研究发现,在两种养殖场中,幼龄期粪便中检测到的多重抗性细菌比例明显高于成熟期粪便,这可能与养殖过程中鸡、猪在幼龄期由于防病和促生长等因素而同时大剂量使用多种抗生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外源Zn对小麦植株生育后期Zn吸收积累的影响,以河南省主要推广品种周麦18和矮抗58为材料,于2009-2010年进行网室盆栽试验,测定了不同浓度的Zn(0、200、400和800mg.kg-1干土,分别以Zn0、Zn2、Zn4、Zn8表示)处理下,小麦灌浆初期及成熟期植株叶片、茎鞘、穗部、籽粒及根等部位的Zn含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分析了各部位的Zn积累量和分配比例。结果表明,外源Zn处理下,灌浆初期至成熟期,小麦植株各部位Zn含量为4.22~174.98μg.g-1,以叶片Zn含量最高。Zn含量的变异主要是外源Zn所导致,品种及品种×外源Zn的互作对各部位Zn含量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外源Zn水平的增加,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在200mg.kg-1处理时,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最高。植株Zn积累总量亦随外源Zn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表现为Zn8〉Zn4〉Zn2〉Zn0,周麦18植株Zn积累量高于矮抗58。灌浆初期,植株Zn的主要积累部位是叶片,至成熟期,籽粒和根是Zn的主要积累部位,植株Zn有50%左右分配至籽粒中。在Zn2处理下,籽粒Zn的分配比例最高。土壤中施加适量Zn肥,有利于植株干物质的积累和Zn的吸收积累。  相似文献   
7.
氮肥运筹对豫中地区冬小麦旗叶生理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豫中地区冬小麦合理高效的氮肥运筹模式,以百农矮抗58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氮肥施用量及运筹模式对冬小麦旗叶生长生理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运筹对冬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随施氮总量的增加,旗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升高,硝酸还原酶活性也保持较高值。在基肥相同的条件下,增加拔节期追氮量能显著提高旗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施氮总量相同时,拔节期追氮量较多的处理对基施氮肥较少的处理有一定的补偿效应。氮肥运筹对籽粒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其中N120+150模式下的穗粒数及粒重最高,N120+210模式下小麦成穗数及籽粒产量最高。综上,豫中地区生态环境下,施纯氮270 kg.hm-2,其中基施氮肥120 kg.hm-2、拔节期追施氮肥150 kg.hm-2的N120+150处理是较为合理的氮肥运筹模式。  相似文献   
8.
Zn在不同品种小麦植株地上部的积累和分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n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与小麦籽粒品质和人类饮食健康密切相关.鉴此,以长5864、济麦20和中普绿麦1号3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常规大田种植条件下小麦植株地上部Zn的积累、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Zn含量均在器官形成初期表现最高,随生育期的推进,器官Zn含量呈下降趋势,植株地上部Zn积累量呈上升趋势,其中三叶+起身期增长缓慢,起身+灌浆初期增长迅速,灌浆初+灌浆末期增长趋于缓慢,平均日积累量峰值出现在拔节+抽穗期.灌浆末期,植株地上部单茎Zn积累量平均为142 μg,籽粒中Zn的含量及分配比例均最高,茎秆对籽粒Zn贡献率最大.供试的3个品种中,长5864植株在后期吸收Zn的能力较强,其植株Zn积累量、籽粒Zn积累量均最高;济麦20籽粒Zn的收获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