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5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台湾青枣白粉病的发生为害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青枣又名印度枣 ,学名毛叶枣 ( Zizyphusmauritians L an) ,属鼠李科 ( Rhamnaceae)枣属( Zizyphus)的一种 ,与中国枣同属而不同种 ,是我国台湾果农利用从印度引进的毛叶枣经多年选育得出的一些极具开发价值的鲜食优良品种。台湾青枣具有生长旺盛 ,适应性强 ,耐瘠耐旱 ,丰产稳产 ,当年种植当年可结果的特点 ,且果实大 ,口感好 ,营养价值丰富 ,耐贮运 ,上市季节好 ,经济价值较高。近年来我国华南地区广泛推广种植 ,北方一些省市也开始在大棚内试种 ,发展前景良好。白粉病是台湾青枣常见的一种病害 ,国内尚未见有正式报道。1 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3.
侵染观赏南瓜的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从广西某农业展示中心观赏南瓜上分离到一种直杆状病毒,长约300nm,该病毒分离物P-3(NN)在测试的葫芦科作物上表现为系统花叶、褪绿斑及明脉症状,在曼陀罗上为局部褪绿斑,在测试的其它茄科作物及豆科和藜科作物上无任何症状反应.其致死温度为95~100℃.经DAC-ELISA测定,P-3(NN)与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有密切的血清学关系.根据以上结果,初步鉴定P-3(NN)为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的一个分离物.  相似文献   
4.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在广西爆发的原因和防治策略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是世界许多地区番茄生产上的重要限制因素,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非洲、中东和东南亚地区、地中海地区、中美洲、澳大利亚、日本、印度、墨西哥、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南部等地均有发生.我国的广西、广东、台湾和云南等地也有报道.近年来,该病在广西南宁、百色和玉林等地发生逐年加重,特别是2005年在秋番茄上严重爆发,导致大面积减产,给当地的番茄生产造成了惨重损失.  相似文献   
5.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outher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disease, SRBSDVD)是依靠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为传播介体,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侵染引起的一种水稻病毒病。该病害于 2001 年在我国华南地区首次被发现,随后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逐年加重,已成为近年来危害中国南方稻区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白背飞虱迁飞性强、种群数量大、传毒持久等特点,导致化学农药防虫治病效果并不理想,至今还未有可持续和绿色控制 SRBSDVD 的手段。根据病原病毒的爆发性及其传播介体白背飞虱的生物学特性,预计该病害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将是我国最严重的水稻病害之一,很有可能再次暴发流行。因此,当前生产上急需培育出能够抵御 SRBSDVD 的抗性水稻品种。本文综述了 SRBSDVD 的发病规律、抗病种质资源的收集与评估、抗病基因或数量性状位点(QTL)的精确定位,以及这些抗性基因的分子作用机制,进一步探讨了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沉默(RNAi)和基因编辑等技术加快 SRBSDVD 抗病品种的选育,可为今后有效控制 SRBSDVD 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在广西瓜类作物上的发生情况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DAC—ELISA对广西各地瓜类作物病毒病样品448份进行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YMV)检测,结果表明:该病毒在广西瓜类作物上普遍发生,ZYMV阳性检出率为77.68%,西瓜、甜瓜、南瓜、西葫芦、黄瓜、苦瓜、瓠瓜和蛇瓜样品的阳性检出率在58.33%~100%之间,冬瓜、丝瓜样品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0%和28.57%。ZYMV是侵染广西瓜类作物的主要病毒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低毒高效的杀线剂,为半穿刺线虫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进行10%噻唑膦颗粒剂、2.5亿个孢子/g厚孢轮枝菌微粒剂、0.5%阿维菌素颗粒剂、24.5%阿维菌素乳油、10%丙线磷颗粒剂、2亿/g盐生菌及2亿/g盐生菌+0.5%阿维菌素颗粒剂对柑橘半穿刺线虫田间防治效果试验,药后30 d统计不同药剂对柑橘半穿刺线虫的防治效果.[结果]供试的6种药剂对半穿刺线虫均有较好的防效,对土壤中和根上线虫的防效均在50%以上,其中10%噻唑膦颗粒剂的防效最好,对土壤中和根上线虫的防效达80%以上;其次为24.5%阿维菌素乳油和2.5亿个孢子/g厚孢轮枝菌微粒剂,两种药剂对土壤中和根上线虫的防效为70%~75%.[结论]10%噻唑膦颗粒剂、2.5亿个孢子/g厚孢轮枝菌微粒剂和24.5%阿维菌素乳油对柑橘半穿刺线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柑橘生长无不良影响,可作为柑橘半穿刺线虫的防治药剂在柑橘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GR38是自育的偏梗型广亲和性广谱强恢复系种质,为了解其对籼、粳两种类型不育系的恢复特性,发掘该恢复系的育性恢复基因,利用GR38分别与籼型不育系G46A和粳型不育系光A杂交的F2群体,应用集团分离分析方法和SSR标记对GR38的育性恢复基因进行鉴定和定位.结果在G46A/GR38的F2群体中检测到两个独立的育性恢复基因,分别位于第1染色体短臂上的SSR标记RM1331与RM3740之间以及第1染色体长臂上的SSR标记RM5310与RM486之间;在光A/GR38的F2群体中只检测到一个育性恢复基因,位于第1染色体短臂上的SSR标记RM3740与RM490之间.GR38对籼粳两种类型不育系的恢复基因既有共同亦有差别,对籼型不育系G46A的恢复性由两个基因控制,而对粳型不育系光A的恢复性只由一个基因控制,恢复基因均来自第一染色体,其中,位于第1染色体短臂上的恢复基因在籼粳背景下均起恢复作用,根据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推测与Rf3等位.  相似文献   
9.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西瓜、甜瓜种子的带毒率和传毒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加强种子带毒检测,防止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通过种子传播而导致该病害的扩散和流行.[方法]以感染CGMMV的西瓜、甜瓜病株收获的种子为材料,应用DAS-ELISA检测感染CGMMV的种子带毒率和传毒率.[结果]250粒西瓜种子全部为阳性,带毒率达100%;623株西瓜幼苗14株为阳性,传毒率为2.25%.130粒甜瓜种子122粒为阳性,带毒率达93.85%;2 050株甜瓜幼苗58株为阳性,传毒率为2.83%.灵敏度检测种子带毒量在感染种子研磨样体积与健康种子研磨样体积为1/1 000时仍检测是阳性;叶片带毒量在病叶研磨样体积与健康叶研磨样体积为1/10 000时仍检测是阳性.[结论]感染CGMMV西瓜、甜瓜种子带毒率高而传毒率相对较低,说明CGMMV主要以种子表面带毒为主.灵敏度检测表明DAS-ELISA能进行大批量的种子检测.  相似文献   
10.
侵染葫芦的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广西分离物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西南宁市郊温室大棚中的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Molina)Stand.]上采集到一个表现脉绿、花叶症状的病毒样品,ELISA检测表明,该样品与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有密切的血清学关系,利用RT-PCR方法从样品中扩增获得约500bp的DNA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是CGMMV的外壳蛋白基因,暂将该病毒分离物定名为GX-BG。外壳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已报道的CGMMV主要分为3大群体,GX-BG与中国辽宁分离物(CGMMV-LN)分别属于不同的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