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2篇
农学   5篇
  11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改进我国食品安全监测的方法,采用QuEChERS净化方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对玉米中的真菌毒素进行检测,建立了玉米中共17种真菌毒素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17种毒素的线性相关系数(R~2)均不小于0.994,检出限为0.1~20.0μg·kg~(-1),加标回收率为70.76%~115.14%,相对标准偏差为2.21%~11.34%。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提取效率高、净化效果好、回收率高、准确灵敏等优点,此方法可适用于玉米和食品中17种真菌毒素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
蚕豆引种栽培试验辛淑荣,崔明英,程爱华(莱阳市城厢农技站莱阳265200)(莱阳农学院农学系)蚕豆是世界五大食用豆类作物之一,我国栽培分布很广,面积达2000多万亩,居世界首位,总产量近50亿公斤,占世界总产量的2/3左右。目前,我省仅鲁西南地区有少...  相似文献   
3.
真菌毒素污染是玉米产品的主要风险因子。玉米真菌毒素产生存在不可预见性,玉米在生产、收获、贮藏、运输、加工、流通等环节,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极易发生霉变,产生真菌毒素。本文介绍了玉米原料及饲料真菌毒素污染概况及限量标准,阐述了玉米真菌毒素检测技术和筛查方法的研究进展及玉米真菌毒素污染与控制技术等,以期提高人们对玉米真菌毒素污染管控的认知,为确保农作物高产和粮食安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5.
SDS和Zeleny沉降试验与小麦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核质互作与辐射处理研究了促进优质HMW GS基因的转化。结果表明 ,不同组合处理间F1籽粒优质亚基 (Glu D15+1 0 )的转化存在差异 ,辐射处理的多以杂合型出现。F2 分离群体中 ,反交及反交结合辐射处理的抽穗期明显倾向于早熟的亲本 ,细胞质与辐射具有促进抽穗期的作用。F3 植株Glu D15+1 0亚基的表达频率 ,不论是哪种组合 ,反交时 5+1 0亚基的表达频率高于正交 ;无论正交还是反交 ,辐射处理提高了 5+1 0亚基的表达频率 ,而且在不同组合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黑龙江省粳稻主要理化指标与食味品质的关系,对2000年至2004年黑龙江省种植的390份粳稻品种(品系)的直链淀粉、胶稠度、碱消值等理化指标与食味品质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90份粳稻品种的直链淀粉、碱消值等理化指标与黑龙江省粳稻米饭食味的相关性不显著,而胶稠度与米饭食味的呈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苯酚废水处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对比了活性炭吸附法、电解法、活性炭填充电极电解法处理苯酚废水的效果,探讨了其反应机理。在对影响处理苯酚废水去除率的各种要素如反应时间、电流密度、原水浓度、pH值等进行条件试验后,得出了去除苯酚静态试验的最佳条件。对活性炭填充电极电解法处理苯酚废水而言,电流密度、原水浓度、pH值的影响不大,最佳反应时间为60 m in,最佳NaC l投加量为0.2%。  相似文献   
9.
鲜加盐白面条色泽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黑龙江省小麦品种龙麦26和龙辐麦12在四个加水量水平28%~40%下的鲜加盐白面条(FWSN)制作与色泽.结果表明,两个品种FWSN加水量在28%~32%时,亮度(L*)显著降低,黄度(b*)显著增大;加水量在32%~45%时,L*值升高,b*值降低.两个品种FWSN放置24 h后,随着加水量提高,L*值降低,红度a*值显著增加,b*值变化不大.在加水量28%,放置3 h和24 h,FWSN的L*值较高.FWSN在储藏期间色泽稳定性和保持性很关键.结果表明,两个品种放置3~72 h,FWSN的L*值显著降低.对于不同地点种植的龙麦26和龙辐麦12,蛋白质含量与FWSN的L*值显著负相关(r=-0.446,p=0.05).随着出粉率提高,FWSN的L*值显著降低.不同地点种植的龙麦26和龙辐麦12,多酚氧化酶活性对FWSN色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利用配粉技术提高地产小麦面粉质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