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3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特优航2号参加福建省区试、生产试验以及在龙海示范种植的表现。调查了特优航2号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构成,明确有效穗与产量的相关最密切,对产量直接通径系数最高,对产量贡献率最大;其次为每穗总粒数,有效穗与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的贡献率占4个构成因素总贡献率的86.39%。据此提出特优航2号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福建水稻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是关系到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问题。为此从水稻生产概况、水稻生态经济区的保护、水稻生态经济区的修复、水稻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水稻生态经济区产业链的延伸等五方面来叙述建设福建水稻生态经济区的必要性及前景。  相似文献   
3.
杂交早籼稻新组合全优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优1号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自育不育系全丰A与R402配组育成的杂交早籼稻新组合,于2006年8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乐优94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乐优94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用乐丰A与恢94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04-2005年参加福建省晚稻区试,平均产量6.94t/hm^2,比对照两优2163增产7.69%,稻米品质11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1级标准,2007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5.
两优616是中种集团福建农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优质两系不育系广占63-4S与自育恢复系福恢616配组而成的中籼两系杂交稻新品种,具有米质较优、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主要介绍其特征特性及作烟后稻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水稻新品种(组合)联合区域试验(以下简称水稻区试),是水稻从选育到生产上大面积应用之间的中间试验,是为了对新品种(组合)的审定和投产,以及实行品种布局区域化提供科学依据,也是为了使科研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我省水稻生产中应用的品种(组合)几经更换,都是通过区试后发展的。十五年来,先后有504个新品种(组合)参加,经11021点次的区试鉴定,筛选出160个新品种(组合)供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本文试图总结十五年来我省水稻区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柿子酵素发酵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及其抗氧化性能的变化规律,对发酵过程中活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酵液的p H值随发酵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而总酸含量不断升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持续下降,并在发酵4 d后趋于稳定;总酚和黄酮含量呈总体呈上升趋势,发酵结束时分别达到2.36±0.05 mg/m L和0.58±0.01 mg/m L;SOD、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力在发酵6 d后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41.58±6.80、65.43±4.90、4.18±0.07、6.33±0.12 U/mL;抗氧化能力呈现迅速升高后趋于平缓的趋势,经过6 d发酵,柿子酵素中DPPH·、·OH、ABTS+·、O2-·清除率分别为90.12%±1.85%、45.44%±1.42%、94.73%±1.00%、88.63%±2.11%,说明乳酸菌发酵大幅度提升了柿子酵素的抗氧化能力,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柿子酵素的抗氧化性能与总酚、黄酮和SOD的含量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8.
全优94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自育的不育系全丰A与引进的恢复系岳恢94配组育成的优质晚稻新组合。该组合表现高产稳产、后期转色好、米质优、稻瘟病发病轻等特点。2004~2005年参加福建省晚稻优质组区试,于2007年1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闽审稻2007019)。本文介绍了全优94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杂交稻Ⅱ优131高产结构与气候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明杂交稻Ⅱ优131高产结构与气候生态适应性,指导大面积推广。在福建省德化县、尤溪县建立高产示范片,设置同地分期播种、异地同期播种、施氮水平、日长控制等试验,观察生育进程、茎蘖消长、稻谷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气象因素,建立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生育期与光温生态的统计回归关系。结果表明:Ⅱ优131示范片以每m^2总粒数对产量变异的贡献率最高(占93.7%),而每穗粒数对每m^2总粒数变异的贡献率最高(88.8%);Ⅱ优131分蘖力强,有效分蘖临界期在移栽后21.1&#177;1.6d;利用品种分蘖力强的特性确保足额的穗数,通过培育大穗扩增每m^2总粒数,是Ⅱ优131实现高产的主攻方向。Ⅱ优131感温性弱、感光性中等偏低、基本营养生育期长;生育期长短决定于光温特性与光温生态的互作。依据福建省气温资源时空分布模式和Ⅱ优131生育期在不同温光条件下的变化,规划了Ⅱ优131在福建省不同纬度、海拔地区相宜的熟制和播种期。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氮钾肥施用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设置氮钾肥不同施用量田间试验,观察对杂交水稻生育和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茎蘖数、叶面积和叶重随氮钾肥用量的提高而增加;群体生长率、茎鞘重、穗重、总干物重和稻谷产量,与氮钾肥用量呈显著水平的抛物线型关系。杂交水稻对氮肥较敏感,宜按最高产量目标推荐施氮量,按最佳经济收益推荐施钾量。在高产栽培条件下,每生产100 kg稻谷的适宜N、K2O用量分别是1.8 kg和1.6 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