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甘蔗引进品种的模糊综合评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模糊综合评判分析,对我所1993-96年从广东、广西、四川引入的28个品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桂糖84/332、粤糖85/2549、粤农81/762的评判值均大于对照种桂糖11(0.7524),综合性状突出,应给予加大繁殖、推广;粤农79/309、桂糖86/267、粤农87/127的评判值均大于0.5,远远高于对照种ROC 10(0.2859),综合表现良好,可以进一步扩大试验;粤农88/  相似文献   
2.
通过水分胁迫下丙二醛(MDA)含量与质膜透性的变化,以及模拟大田自然干旱环境下的生长、生产表现。初步评价了来自全国9个品种的耐旱、丰产性。经试验分析,认为福农81-745、云蔗89-151、桂糖89-5、粤糖86-368、云蔗81-173、闽糖88-103、桂糖11、川蔗81-548的耐旱、丰产性均优于新台糖10(CK1)。其中云蔗89-151、桂糖89-5、福农81-745的耐旱、丰产性与桂糖11相当。  相似文献   
3.
对39份甘蔗种质资源进行了抗黑穗病鉴定,确定其抗病性。简要分析了亲本组合与甘蔗抗黑穗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甘蔗品种灰色模糊多维综合评估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采用方差分析,灰色模糊多维综合评估分析,选用2个主要经济性状与9个主要的工、农艺性状,对14个全国第二轮区域试验的甘蔗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云蔗89/7、粤糖89/240、福农91/23,云蔗91/16、闽糖92/649、福农91/21、桂糖91/116、桂糖90/958个品种综合性状优良,可以考虑给予进一步繁殖,示范,推广;闽糖90/55、粤C29、粤农89/525、川糖91/91、川糖79/155个品种需要进一步试验观察,或者考虑作为亲本材料保存利用。  相似文献   
5.
正确选配杂交亲本是选育种工作的关键。本文通过对重复利用优良杂交亲本组合和对不同类型新亲本作试探性组合育种效果的分析及遗传规律的研究,提出在现阶段利用导入野生资源种质创新的崖城系列新材料,利用与我国品种血缘和生态差异较大的CP型新品种和利用新育成的推广品种作新本,不断地优化组合,可以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6.
概括报道了澳大利亚甘蔗科技和生产情况 ,系统地介绍了澳大利亚蔗糖科研管理机构、甘蔗种质资源、有性杂交技术、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农业机械和分子生物技术及基因工程研究简况 ,并根据中澳甘蔗科技现状和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供全国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云南省第七套品种区域化试验的9个甘蔗品系进行亲缘关系分析,分析结果显示,9个品系共含19个基础种质,其中热带种10个,割手密3个,印度种2个,中国种2个,大茎野生种1个,甜高梁1个。云蔗90/174和德蔗93/88、93/102所含基础种质数最多,均为15个,占基础种质数的78.9%;热带种亲缘系数以云蔗91/790最大,为0.73439。热带种亲缘系数与蔗糖分无明确关系,双亲异质性大对后代蔗糖分提高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云蔗89-151是云南省甘蔗研究所从赣蔗64-137×内江57-416的杂交后代中选育的优良新品系。在本所和全省不同生态型蔗区的区域化品种比较试验和生产示范中,表现蔗茎产量高、早中熟、高糖、耐旱、抗病、宿根性强、适应性广,实属难得的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本文从亲本血缘,种性表现及抗性鉴定等方面对种性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确选配杂交亲本是选育种工作的关键,本文通过对重复利用优良杂交亲本组合和对不同类型新亲本作试探性组合育种效果的分析及遗传规律的研究,提出在现阶段利用导入野生资源种质创新的崖城系列新材料,利用与我国品种血缘和生态差异较大的CP型新品种和利用新育成的推广品种作新本,不断地优化组合,可以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0.
常用甘蔗种质资源抗黑穗病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39份甘蔗种质资源进行了抗黑穗病鉴定,确定其抗病性,简要分析了亲本组合与甘蔗抗墨穗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