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9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省田间侵染大豆的花叶病毒,粒体线条状,大小714-729×12-13nm,粗提纯液与SMV抗血清呈阳性反应。寄主范围窄,接种5科14种植物只侵染大豆,呈系统花叶症状。体外抗性。钝化温度65-70℃,稀释限点10-3-10-4,体外保毒划3-4天。传毒方式:可通过种子、蚜虫和摩擦接种传毒。根据以上特性,侵染大豆的花叶病毒,毒原应为大豆花叶病毒(SMV),属于马铃薯y病毒组(Potyvirus group)的成员。  相似文献   
2.
大豆花叶病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84个大豆品种(品系)进行自然发病和人工接毒抗性鉴定,选出一批抗病良种。药剂试验结果,呋喃丹、涕灭威播种时沟施治蚜效果好,持效期长,但防病效果差;采用以抗病良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显著,病株减少87.2%,种子斑驳率降低82.2%,产量增加53.3%。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甘薯病毒已成为影响甘薯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笔者自1988年开始对山东省甘薯病毒病进行调查研究;1992年承担省“八五”重点攻关项目“甘薯脱毒技术及应用研究”课题。目前该项技术研究已取得成功,使脱毒甘薯在国内外首次大面积应用于生产,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麦长管蚜种群动态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5.
燕麦蚜茧蜂种群动态及其控蚜效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5—1991年在济南进行燕麦蚜茧蜂田间系统调查,明确其种群动态,并将控蚜效能区分为四种类型,提出相应的保护利用措施。该蜂无越冬越夏虫态,抗高、低温能力弱,成蜂存在“突增”“突消”现象,高山与平地、海岛与陆地出现时间一致,我国东部地区发生期相互衔接。据此认为燕麦蚜茧蜂有追随寄主麦长管蚜季节性同步远距离迁飞现象。  相似文献   
6.
发生在我国的小麦黄花叶病毒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山东荣成流行的一种小麦病毒病进行了鉴定。提纯的病毒颗粒为长线状,13×100—300nm及13×350—650nm。汁液接种感染小麦,但不感染烟草、苋色藜等植物。病土、病根以及含有禾谷类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游动孢子的浸液可以传毒于小麦、大麦及黑麦。此病毒与大麦黄花叶病毒(BYMV)、小麦梭条花叶病毒(WSSMV)有血清学关系,与小麦土传花叶病毒(WSBMV)无血清学关系。病叶表皮细胞中有无定形内含体。超薄切片可见风轮状内含体。实验结果表明,荣城地区发生的这种小麦病毒病是小麦黄花叶病毒所致。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大豆花叶病毒株系鉴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87~1989年鉴定山东省大豆花叶病毒的标样145个,根据它们在6个抗性不同的鉴别品种上的反应差异,区分为6个株系。sd_1、sd_2属弱毒株系,sd_3、sd_4属中毒株系,sd_5、sd_6属强毒株系。并明确山东省各地区株系的分布情况。强毒株系的出现,使推广品种齐黄10号、文丰5号、丰收黄、东解1号、烟黄2号、诱变30和跃进4号等丧失抗性,并对高抗品种鲁豆4号、齐黄22号等存在威胁,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大豆蚜生物学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研究表明,大豆蚜在济南地区每年可繁殖18-22代,世代历期、产仔历期及产仔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田间有翅蚜有2次迁飞高峰,分别为6月上旬和7月下旬至8月下旬;大豆上苗期仅见零星群体。8月上旬植株上种群数量达到高峰。播种时沟施铁灭克、呋喃丹对苗蚜控制作用较好,田间蚜量高峰前喷一次氧化乐果或速灭杀丁,可基本控制蚜牙为害。  相似文献   
9.
影响大豆花叶病毒种子传毒有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开花前感染花叶病毒种子传毒率4.8~9.9%;开花后感病种子传毒率很低或基本不传毒.感病种子贮存8个月对传毒率无明显影响.褐斑粒与种子传毒与否无明显相关.测定17个大豆品种,种子传毒率2.5~21.4%.加温65~70℃或用Na_3PO_4稀释液处理大豆病毒种子,对某些品种可降低种传率,但大豆出苗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0.
黄淮地区大豆根腐病菌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豆根腐病是世界大豆产区的重要病害,国内主要分布在山东、安徽及黑龙江等地,是黄淮地区大豆生产的突出问题之一。近几年作者初步调查了山东、安徽、河南及江苏部分地区大豆根腐病的发生状况,并分离鉴定了病原菌,对主要致病菌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