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6篇
  1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RNA差异显示分离棉花抗旱耐盐基因的相关cDNA片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RNA差异显示(DDRT-PCR)技术,对抗旱、耐盐棉花品种(品系)分别进行25%PEG6000和1.3%NaCl胁迫诱导,利用优化的蛋白酶K法分别提取胁迫与非胁迫棉花叶片中的总RNA,以此为模板,选用12个锚定引物和20个随机引物的240个组合进行RT-PCR,产物经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银染,共获得88条差异条带,二次PCR扩增,选择出41条表达稳定的差异条带。  相似文献   
2.
新陆早棉花品种DNA指纹图谱的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新疆2013年前审定的51个新陆早常规棉花品种为材料, 从50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高、稳定性好、且定位在棉花26条染色体上(每条染色体上选择2~3对)的75对核心引物,检测到多态性位点226个, 每个标记检测到的基因型位点数在2~12之间, 平均为3.01个;引物多态信息量(PIC)值介于0.0799~0.8752之间, 平均值为0.6624。结果显示, 在51份新陆早棉花常规品种中, 可利用特征引物将21份品种一次性区分开。利用40对引物可以完全区分开新陆早51份常规品种, 并构建供试品种的指纹图谱。同时利用NTSYS-pcV2.10软件聚类分析表明, 51个新陆早棉花品种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4269~0.9873, 平均值为0.7071, 说明新陆早棉花品种之间遗传多样性较狭窄;遗传相似系数矩阵和聚类分析将51个新陆早品种分为4大类型, 与原品种选育系谱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3.
2020年和2021年新陆早79号在北疆早熟植棉区示范推广中早熟性突出,结铃性强,吐絮集中,含絮好,适宜机采,表现出较高的增产潜力.概述了新陆早79号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及其高产创建实践.  相似文献   
4.
新疆彩色棉育种进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近十年新疆审定的共18份彩色棉新品种的产量、品质及抗性,探讨了目前面临的问题。彩棉育种目前的难点是要同步提高新品种对枯(黄)萎病的抗性水平,建议进一步提高彩色棉的纤维品质,突破色彩的单一性。彩色棉的发展应实行订单农业方式。  相似文献   
5.
新彩棉23号(原品系名为石彩10)由新疆石河子棉花研究所选育。2001年以自育早熟、丰产、抗病的深棕絮色品系01-5-46为母本,外引中长绒抗病(白棉)品系03Y-1选系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南繁北育、病圃鉴定筛选、定向选育而成。2009-2010年正式参加自治区彩色棉组品种区域试验,2011年参加自治  相似文献   
6.
 新疆是我国最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产量占全国的85%左右。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黄萎病严重阻碍了新疆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研究针对新疆棉区采集分离的140个菌株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地域菌株的生长速度和产孢量差异显著,新疆棉区以菌核型、落叶型菌株为主;与此同时,建立了一种苗期棉花黄萎病抗性快速鉴定新方法——育苗块定量接种法,并在中植棉2号和新陆早36号上测定了部分菌株的致病力,结果发现新疆棉区以强致病力、中等致病力类型的菌株占主导。此外,落叶型菌株的生长速度、产孢量及致病力均极显著高于非落叶型菌株。结果表明,新疆棉田大丽轮枝菌的组成与分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这对品种的合理布局、抗病性筛选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定位出来源于不同国家的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为棉花三系杂交育种提供恢复系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技术.[方法]对国内、以色列和美国引进的三套棉花胞质雄性不育系及相应恢复系,通过构建的三套BC1育性BSA-DNA池,利用1 000对SSR和STS、RAPD等分子标记的分析.[结果]来源于美国引进恢复系含恢复基因有2个,而来源于国内与以色列引进的恢复系,只含有1个恢复基因.定位出与恢复基因紧密连锁的两侧标记(美国、国内、以色列)分别为:Rf1位于BNL3535、CIR179间,两标记间5.3 cM.Rf2位于STS659、BNL1045间,两标记间4.8 cM;Rf位于CIR222、BNL632间,两标记间6.7 cM;Rf位于STS147、CIR179间,两标记间4.3 cM.[结论]初步获得三套来源于不同国家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图谱.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盐分胁迫下四翅滨藜耐盐营养生理,旨在探明盐碱地四翅滨藜的生物脱盐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梯度的NaCl盐溶液作为渗透剂对四翅滨藜进行盐胁迫,测定四翅滨藜叶片的相关营养生理指标.[结果]四翅滨藜在盐胁迫下呈现出的抗盐营养生理机制主要有:随着盐浓度的升高,Na+/K+ 升高,膜透性增加,Na+ 的吸收促进K+ 离子的吸收;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四翅滨藜叶片全氮含量在缓慢地下降,继续维持盐胁迫下氮的代谢;四翅滨藜植株开始受到盐胁迫时,其叶片钙含量略有下降,但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升高,其叶片钙含量有所回升并维持一定水平,下降幅度十分小,直至2.7;的盐胁迫下全氮和全钙含量迅速下降.[结论]四翅滨藜是一种耐盐程度较高的植物.  相似文献   
9.
四翅滨藜耐盐生理指标的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盐分胁迫下四翅滨藜耐盐生理指标,探明四翅滨藜的耐盐生理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进行盐胁迫,测定不同浓度盐胁迫下四翅滨藜叶片五项生理指标.[结果]四翅滨藜的致死盐胁迫浓度为2.3;~2.7;.随着NaCl盐溶液胁迫浓度升高,四翅滨藜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逐步增加,但在NaCl盐溶液浓度为2.7;时,可溶性糖含量保持平稳;四翅滨藜在较大浓度盐分胁迫下,四翅滨藜叶片游离脯氨酸保持较高的含量,整体趋势缓慢下降;四翅滨藜叶片过氧化氢酶含量不断增加,尤其在起始受到胁迫时含量明显增加,直至极限2.3;胁迫浓度时下降;丙二醛含量增加幅度较小;水势在逐步减小,且低于盐溶液渗透势.[结论]四翅滨藜耐盐生理机制研究表明,四翅滨藜是一种耐高盐的植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找与新陆早棉花品种农艺和纤维品质性状相关联的分子标记,鉴别与这些性状相关的优异等位变异及携带优异等位变异基因的典型载体材料,为新陆早棉花品种分子设计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筛选出分布于26条染色体且多态性高的75对SSR标记对51份新陆早棉花品种进行多态性扫描;采用R语言编程软件对多环境的表型性状绘制boxplot图;在对供试材料进行群体结构和连锁不平衡分析的基础上,利用TASSEL软件中MLM(mixed linear model)方法进行分子标记与15个性状的关联分析;依据计算的表型效应值,鉴别和统计优异等位变异的位点及典型材料。【结果】通过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51份新陆早棉花品种划分为4个亚群结构。针对15个表现型性状的BLUP(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鉴别出极显著和显著相关的性状。分析结果显示,在4种环境条件下,棉花5个性状(果枝始节高、果枝始节数、衣分、纤维上半部长度和短纤维率)变化趋势稳定,10个性状(株高、果枝数、叶枝数、有效铃数、单铃籽棉重、单铃皮棉重、马克隆值、比强度、纤维整齐度和纤维伸长率)较稳定。通过关联分析,获得与农艺性状相关的等位变异位点117个(P<0.05),其中对9个农艺性状贡献率(R2)最大的等位变异位点分别为:BNL3650b(株高,R2=11.78;果枝始节高,R2=20.80;果枝始节数,R2=11.54)、NAU3995c(果枝数,R2=14.86)、BNL119b(叶枝数,R2=9.7)、NAU3995d(有效铃数,R2=14.98)、BNL3255a (单铃籽棉重,R2=11.11)、NAU1071a(单铃皮棉重,R2=10.15)和BNL663a(衣分,R2=12.42)。与纤维品质相关的等位变异位点55个(P<0.05),其中分别对6个纤维品质性状贡献率最大的等位变异位点为:NAU1103b(纤维上半部长度,R2=6.4)、NAU1071a(纤维比强度,R2=7.57)、BNL3140b(马克隆值,R2=12.06)、BNL3650b(纤维整齐度,R2=13.47)、BNL1421a(短纤维率,R2=13.04)和BNL2960b(纤维伸长率,R2=11.67)。共检测到39个与农艺(29个)和纤维品质(10个)性状相关的位点(P<0.01),对表型变异解释率范围为6.45%-20.8%,平均值为11.14%,同时检测到与2个以上性状相关联的位点47个。携带优异等位变异基因的典型材料共计17份。通过与已经报道的棉花农艺和纤维品质性状相关的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比较,检测的27个QTL在前人研究中已经报道,其中BNL3650(纤维整齐度)、BNL3033(马克隆值)、NAU3254(纤维伸长率)、GH132(衣分)、TMB1618(比强度)、BNL1421(比强度和纤维整齐度)和BNL119(纤维伸长率)7个QTL具有相同的关联性状。【结论】51份原种新陆早棉花品种的群体遗传结构简单,连锁不平衡水平低,表型性状在2种环境条件下变化趋势较稳定。基于SSR的关联分析,发掘了一些与农艺和纤维品质相关的优异等位变异基因及典型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