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试验采用大田小区随机区组试验与常规施肥进行比较,研究聚谷氨酸尿素在八五四农场大豆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大豆聚聚谷氨酸尿素等量处理和聚谷氨酸尿素减量处理与常规施肥相比,均表现为不同程度上的增产,分别亩增产14.0kg、7.78kg,分别增产8.09%、4.49%。亩增加效益分别为56.4元、31.7元。  相似文献   
2.
硼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探讨硼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硼肥对水稻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从田间喷施效果看,速乐硼溶解度高,吸收性好,叶面喷施速乐硼可增加水稻产量,其中在硼肥用量2水平下,叶面喷施速乐硼225g/hm2,水稻产量最高为8209.5kg/hm2,增产率4.3%。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金蚯蚓"土壤改良增效剂在八五四农场水稻上的应用效果,通过与常规施肥对比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金蚯蚓"土壤改良增效剂在株高、穗长,穗粒数等方面都表现出优与常规施肥处理。经测产,"金蚯蚓"土壤改良增效剂Ⅰ号、"金蚯蚓"土壤改良增效剂Ⅱ号、"金蚯蚓"土壤改良增效剂Ⅰ号+Ⅱ号分别增产7.86%、17.80%、19.70%。  相似文献   
4.
5.
研究了氮肥用量对黑龙江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促进了水稻的生长发育,增加了植物体内物质积累和生物量。但氮肥施用过多可导致水稻倒伏及水稻千粒重的下降。通过数学模拟得到氮肥效应方程,确定当地水稻适宜氮肥用量为6.33 kg/667 m~2,此时水稻产量最高为774.3 kg/667 m~2。从氮肥用量对水稻氮肥利用率影响来看,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总吸氮量增加,同时氮肥的收获指数、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是下降的。而氮肥的吸收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说明只有氮肥的合理施用才能实现水稻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文中采用6种施肥处理,有机无机肥配施采用3个比例。通过田间试验,结合室内分析测定,研究了黑龙江地区商品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对大豆氮含量和氮素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植株的氮素积累量在整个生育期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商品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表现出较高的氮素积累量,但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处理间差异不明显。商品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处理的NTE均高于化肥处理,分别提高了17.72%,23.14%和16.06%。商品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的各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也均高于纯化肥处理。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钾肥用量在虎林地区水稻上的应用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氮肥、磷肥用量的条件下,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稻瘟病、褐变穗的病穗率有所下降。与K0处理相比,稻瘟病发病率下降2%~10%,褐变穗发病率下降6%~14%。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水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有增加的趋势。与K0处理相比,处理K3增产91.9 kg/667 m2,增产15.7%。  相似文献   
8.
通过缓控释玉米专用掺混肥与常规施肥和当地常规缓控肥料的对比试验,研究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缓控释玉米专用掺混肥处理亩增产量34.95kg,亩增产5.56%,与缓控尿素相比亩增加产量11.08kg,亩增产1.69%。缓控尿素与常规施肥相比亩增加产量23.88kg,亩增产3.80%,从经济效益看,缓控释玉米专用掺混肥的亩产值最高为995.56元,比常规施肥亩增产值52.24元,增加效益47.72元。  相似文献   
9.
水稻不同复合肥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取10种复合肥与当地施肥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其在本地区水稻生产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期总体表现好的肥料品牌是华锦、水触膜、大三元、中化万农。从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抗逆性来看,表现较好的肥料品牌是中化万农、英德利、大三元、施可丰。从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性状影响来看,表现较好的肥料品牌是大三元、华锦、中化万农、云天化。从不同施肥处理与常规施肥相比,增产的肥料品牌为大三元、华锦、云天化、中化万农。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黄腐酸复合肥在八五四农场大豆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与常规施肥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大豆黄腐酸复合肥施肥处理与当地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每亩增产6.3kg,增产率3.4%。亩增加效益达到11.5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