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在试验和测定的基础上,对裁培亚麻典型品种资源单果种子和群体种子在成熟、萌发过程中油分舍量的消长规律作了详尽地分析。试验表明:不同类型亚麻种子在形成过程中脂肪的积累速度、积累强度;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油分的转化速度、转化强度均有差异。在种子形成过程中干物重与含油量相关系数平均为0.9099;脂肪转化为可溶性糖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发芽率的高低,其相关系数为0.9211。试验结果为亚麻种质筛选、利用及良种良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
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改良碱化土壤田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对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改良碱化土壤的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碱化程度越高,改良效果和经济效益越明显,并且对土壤和作物中重金属含量影响未见异常,从而为副产物在农业上可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春小麦优良新品系农育142和杂辐225经两年品种(系)比较试验和三年21个试点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这两个新品系具有抗倒,抗锈病、增产潜力大等特点,经多年多点试验资料的综合方差分析和稳定性测定,其产量都显著地高于对照品种。而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研究了青藏高原东缘山地土壤黑钙土冰卷泥的形成过程、形态变化及发育特征.结果表明(1)晚全新世以来,黑钙土冰卷泥层位逐渐下移,且存在加速之势,这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2)黑钙土发生分化,存在向栗钙土演化趋势,CaCO3层由粉末沉积转变为粒状沉积,且层位提升,CaCO3二次沉积普遍,溶质表聚现象加剧,与冰卷泥层位下移可互为佐证.  相似文献   
5.
以土默川平原哈素海周边为研究区域,以盐渍化土壤与盐生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区域土壤盐渍化与盐生植物分布及盐分离子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碱蒿可在ESP 11.75%、pH 9.45、土壤全盐量3.94g/kg处形成占较大优势的盐生植物。苔草可在ESP 16.79%、pH9.75、中度-重度盐渍化土壤、全盐量3.32g/kg~4.88g/kg形成占较大优势的分布。羊草可在ESP 12.63%、pH 9.70的土壤上形成优势分布。碱蓬可在ESP 10.75%、pH 9.83土壤上形成优势分布。獐茅是一种可在强碱化土壤生长的植物,能在苏打氯化物-硫酸盐盐土,含盐量8.39g/kg、ESP 24.34%、pH 9.80土壤上成为唯一优势植物。土壤和盐生植物中盐分离子比例特征是:钙为植物>土壤,硫酸根、镁为植物<土壤;苔草的盐分离子为拒"镁、硫酸根"特征;羊草的盐分离子为"喜碳酸氢根,拒氯"特征;碱蒿的盐分离子为"拒镁"特征;碱蓬的盐分离子是"喜氯"特征;獐茅的盐分离子是"喜氯、拒碳酸氢根"特征。  相似文献   
6.
从真正的遗传学的建立到现在只经历了不到一百年的历史,与其他诸如物理学、化学、数学等学科相比,遗传学作为一门学科还是比较年青的。然而正是这个年青的学科,其发展速度却是惊人的。从孟德尔定律的重新发现,到分子遗传学,遗传工程,使科学家们认识到,二十一世纪将是生物学的时代、遗传工程的时代!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7.
碱化土壤物理性质及对小麦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不同碱化土壤部分物理性质及时小麦苗期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土壤碱化度越高,土壤裂度越大,土壤毛管水上升速率及高度都逐渐降低,土壤束缚水舍量增大:碱化度为35%是土壤部分物建性质和严重影响小麦出苗和生长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8.
在马铃薯抗晚疫病(Phytophora infestans)和抗乳状马铃薯胞囊线虫病(Globodera pollida)育种程序中,从双单体(2n=24)为亲本的杂交后代中获得的四倍体(4x)植株,大体上雌蕊是四倍体。在温室和田间对第一年和第二年块茎的测定表明,大多数高抗疫病的双单倍体的后代也表现高抗马铃薯晚疫病。用双单体PDH182和PDH247分别与一个四倍体杂交,选择一般配合力高且高抗马铃薯胞囊线虫病(PCN)的个体,其后代高抗晚疫病,且有1/3的植株也高抗PCN。对双单倍体×4x的杂交组合后代,在实生苗世代进行离体片鉴定,来快速筛选疫病抗性。观察来自不同抗疲病双单倍体后代的平均抗性,发现四倍体亲本之间是有差异的。试验同时证明,不同的双单倍体在疫病的抗性程度上,对后代的遗传传递力是有差异的。这可归因于未减数配子组成方式的差异,即减数分裂时第一次分裂的重组或第二次分裂的重组(SDR)都有差异。如果所有未减数配子都由SDR产生,则这种差异可归因于不同双单倍体之间抗疫病基因纯合程度上的差异。这种双单体×4x的杂交组合,每个授粉株只产生很少的后代。这少量的实生苗可能以比较高的频率产生带有目标性状的后代。由于必须种植这少量的实生苗,以便找到所要求的重组性状,所以在种植中寻求补救措施,而抗性鉴定要比常规育种方便得多。所得到的这些四倍体杂种可以同时在三个方面用于第二轮的育种工作:即,与其它的四倍体杂交;与双单倍体杂交以选择互补性状,以及产生综合多种抗性的双单倍体。  相似文献   
9.
春小麦初生根系与生长发育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初生根系对春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对14个春小麦不同品种(系)的初生根进行切除处理测定.结果表明,春小麦不同品种(系)的初生根数目和干重是不一样的,这种差别不仅在幼苗就有表现,而且与以后的性状发育及产量构成密切相关.因此,可以通过室内初生根系的测定来鉴定小麦的丰产性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