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1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β-半乳糖苷酶是一类与细胞壁重塑相关的糖苷水解酶,广泛分布于植物组织,参与多种生理生化过程,但水稻BGALs基因家族的亚细胞定位及其生物学功能尚不清楚。根据NCBI公布的水稻OsBGAL1的ORF序列设计引物,从日本晴叶片c DNA中扩增得到目的基因片段,构建了OsBGAL1-GFP融合表达载体,然后通过农杆菌介导的烟草瞬时表达系统对其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激光共聚焦观察结果表明,与空载对照相比,水稻Os BGAL1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壁,结合其生化活性,揭示其可能参与细胞壁多糖重塑。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杂交粳稻3优18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优18是天津市第一个三系法杂粳组合,于2001年8月通过国家审定,现已在鲁南、苏北、皖北、豫北、豫南等省市大面积应用。1质量指标纯度≥99%,净度≥98%,发芽率≥80%,水分≤13%。2产量指标及产量构成每667m2母本占地约467m2,密度20cm×13cm,母本应插至少1.7万穴;每穴母本有10个有效穗;每穗结实率在50%左右,平均有60粒实粒;千粒重26.5g。每667m2产量可达到250kg以上。3具体操作规程3.1育秧秧田选择选择向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田块制成湿润秧田。父母本中间需隔开1m以上,最好隔开上水沟或下水沟,在两块田中分别育秧,严防两品种间混杂。底肥…  相似文献   
3.
高产抗病杂交中粳新组合10优1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优18是天津市水稻研究所用自育的BT型不育系10A与恢复系R148配组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广适性三系杂交中粳新组合,于2004年10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主要适宜在河南沿黄稻区、山东南部、江苏和安徽淮北以及陕西关中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5.
水稻抽穗期控制候选基因的SNP/InDel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抽穗期是水稻的一种重要农艺性状,但其遗传控制机理还不清楚。本文利用数据库搜索的方法,搜索并分析了30个与拟南芥光周期调控途径花期控制基因同源的水稻基因。利用水稻多态性数据库,得到了发生在这些基因以及Hd6、Ehd1、OsSOCl上的820个SNP及191个InDel位点。分析表明,这些位点不是平均分布到每个基因上。SNP/InDel含量较高的基因存在SNP/InDel的热点片段。14.1%的SNP位点,及7%的InDel位点分布在基因的编码区。本文也分析了侯选基因侧翼5Kb范围内的SNP/InDel多态性位点。按照侧翼多态性位点数目的分布可以将侯选基因分成4种类型,即两侧保守型、两侧热点型、单侧热点型、一侧热点一侧保守型。  相似文献   
6.
水稻抗条纹叶枯病基因Stvb-i的分子标记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能将与条纹叶枯病基因Stvb-i完全连锁的分子标记ST10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利用该标记检测了47份水稻材料,同时对材料进行了田间抗性调查。在5个亲本材料及7个育种中间材料中扩增出了ST10特异条带,这些材料田间表现高抗条纹叶枯病;4份高抗条纹叶枯病的材料中未扩出特异条带,这些材料中可能有其它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7.
基于Web的北方粳稻种质资源信息系统开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了建立粳稻种质资源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及国内外种质数据库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利用ActiveServerPagesASP技术建立基于Web方式的北方粳稻信息系统的设想,并简要介绍了其开发步骤。  相似文献   
8.
从理论与实践分析BT型、滇型粳稻不育系具有高度的遗传稳定性,发生混杂退化的主要原因在于:①繁殖过程中保持系的机械混杂;②杂交稻或恢复基因的迁移、扩散;③一般常规品种不育基因迁移及其连锁反应.针对BT型不育系混杂退化原因,提出“人工回交株系循环法“不育系原种繁种程序.  相似文献   
9.
津粳杂2号是由天津农科院水稻所采用三系法培育而成的杂交粳稻新品种,于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抗稻瘟病、抗倒伏、米质好及熟期适中等优点。特征特性:株高110cm左右,主茎16片叶,长势挺拔,叶片宽厚,分蘖力强,茎秆粗壮,抽穗后灌浆速度快,籽粒饱满,稻谷金黄,熟色熟  相似文献   
10.
不同栽培处理对稻米品质及食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华北地区优质食味粳稻品种津川1号、津原E28和津原4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稻米品质及食味的影响,探索适宜华北单季稻作区提高水稻品质及食味的最佳栽培方式。结果表明:移栽和收获时间的改变,出穗至收获积温变化明显,水稻品质及食味亦发生变化;水稻外观品质也随之变化,整糙米粒率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营养品质中水分含有率和蛋白质含有率达到显著差异;积温和水分含有率及蛋白质含有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整糙米粒率和水分含有率及蛋白质含有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综合评价(食味)在品种间的差异显著,津川1号食味特性整体较好。结合品种的生育特异性,最终可确定在华北地区粳稻于5月上旬播种、6月上旬移栽和出穗后60 d收获有利于提升水稻品质及食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