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苏晴  苏晖 《百姓》2004,(5):21-22
"三农"问题由来已久 在分析"三农"问题的存因时,理论界通行的说法是,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农"问题才开始显现和日益突出,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BNS是一个对温度敏感的小麦雄性不育系,敏感期低温表现不育,高温恢复可育。2014/2015年度小麦生育期间温度相对较高,但BNS的自交结实率比温度相对较低的2011/2012年度低50%以上。为探讨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对近4a(2012-2015年)小麦生育期的温度走向,以及温度与BNS自交结实率的关系进行分析。温度走向结果分析表明,不同冬、春温度变化显著影响BNS结实率,暖冬和寒春易降低结实率,寒冬和暖春可提高结实率。这些结果对BNS的影响可能是,暖冬穗发育加快,进入感温期早,再遇正常年份或暖春,育性转换完成快,结实率高,反之结实率低。2014/2015年度属典型暖冬和寒春气候特点,故BNS结实率严重下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BNS的自交结实率与播种-抽穗的各积温因子均呈负相关,而与翌年3月1日-抽穗的平均温度≥15℃有效积温和平均温度≥15℃的累积日数呈显著正相关;BNS育性转换的温度阈值为12℃,15℃以上温度对自交结实率影响显著;用两个正相关显著的温度参数建立的回归方程可预测BNS自交结实率。研究结果表明,15℃以上平均气温显著影响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NS的育性转换,平均温度≥15℃有效积温和平均温度≥15℃的累积日数是两个重要的BNS育性转换温度因子参数。  相似文献   
3.
1气门导管巧拆装 维修内燃机时经常需要更换气门导管,而拆装气门导管则要用专用冲.由于内燃机机型颇多,经常会遇到没有合适的专用冲的情况,若用其他工具代用,很可能将气门导管冲坏,严重时还会损坏汽缸盖.  相似文献   
4.
从分析气候(温度)因子着手,探讨2010年小麦晚熟的成因.选择4个年份,其中2001-2002年和2008-2009年是暖冬年份,2002-2003年和2009-2010年是冷冬年份.研究结果表明,年份之间小麦成熟期差异显著,但这一差异与生长期间的月平均气温、活动积温、有效积温、负积温、有效积温天数等相关性不显著,而与...  相似文献   
5.
6.
小麦BNS雄性不育系及其转换系花药差异蛋白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友勇  茹振钢  苏晴  付庆云 《作物学报》2011,37(9):1540-1550
BNS是一个新发现的温敏核型小麦雄性不育系, 它有良好的不育性和转换性, 被认为在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上有重要价值。为探讨BNS的不育机制, 以不育系及其转换系的单核早期、单核晚期到二核期花药为材料, 用2-DE和MALDI-TOF-MS方法分离鉴定2个系的差异蛋白。结果发现, 在转换系中, ATP合酶α和β亚基、胞质苹果酸脱氢酶、线粒体醛脱氢酶亚基、Rubisco亚基等呼吸、光合能量代谢蛋白表达丰富, 但在不育系中这些蛋白缺失或下调。在不育系中还分离出山梨醇脱氢酶、组蛋白H2B.2、Harpin诱导子1、延伸因子TU等非小麦正常代谢蛋白。根据这些差异蛋白的功能, 推测ATP合酶α、β亚基蛋白最可能是BNS不育的源头蛋白, 它的表达可能受其上游的温度感应子调控。BNS的温度感应子隐性突变后转录启动温度阈值上调, 在较低温下, α、β亚基基因不表达或表达量小, 导致ATP合酶数量减少, 继而影响ATP合成。ATP数量减少, 使小孢子ATP供应短缺, 进一步影响到小孢子的发育, 使代谢异常, 花粉败育。  相似文献   
7.
以桃叶卫矛(Euonymus bungeanus Maxim.)为材料,选用茎尖作为外植体进行超低温保存,以期探索桃叶卫矛种质资源保存的新途径。桃叶卫矛茎尖超低温保存中茎尖最适长度为2~3 mm;在预培养阶段,预培养液中蔗糖最适浓度为0.4 mol/L,最佳预处理时间为2 d;在装载液处理阶段,最佳装载时间为10 min;在PVS2溶液处理阶段,最佳处理时间为60 min;在卸载液处理阶段,最佳处理时间为10 min;当茎尖洗涤完毕后应将其接种于1.0 mg/L 6-BA的MS培养基上进行恢复培养,暗培养7 d后转入正常光照下进行培养,茎尖成活率可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8.
节节麦含有丰富的优良基因,可用于小麦的品质改良和产量提高。为了揭示L1和L2谱系节节麦的遗传差异和杂种优势,对L1、L2谱系节节麦开展人工杂交,采用SSR分子标记鉴定杂种F1的真实性,对其花粉活力和F1减数分裂时染色体配对情况进行观察,并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长期的地理隔离使L1和L2谱系节节麦产生一定的遗传分化,但尚未形成生殖隔离。F1的花粉活力和同源染色体配对正常,绝大部分F1的中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环状染色体,少数出现棒状染色体。对8个杂交组合的16个主要农艺性状的统计分析表明,L1、L2谱系节节麦的百粒重和分蘖数存在杂种优势,尤其是杂交组合AY26×AY46和XJ47×AY46,其百粒重(IH>143%,OPH>21%)和分蘖数(IH>187%,OPH>57%)存在显著的杂种优势。有望通过对这2个杂交组合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揭示节节麦杂种优势的分子机理,为其在小麦产量育种中的有效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苏晴语 《广西林业》2012,(10):42-44
《广西林业》杂志自1982年复刊以来,始终紧跟广西林业事业建设的步伐,围绕林业的中心工作办刊。其中生态文化的建设跟广西林业事业一样,经历了灭荒绿化、跳出林业办林业、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家园等阶段。本文试图从复刊后的1983年开始,把《广西林业》的文化创作分为传统文学、生态文学渗透、生态文化为主题的三个时期,把握它律动的脉搏。  相似文献   
10.
李萍  苏晴  宋红 《种子》2016,(12):66-69
本试验以桃叶卫矛(Euonymus bungeanus Maxim.)种子为材料,通过测定贮藏过程中桃叶卫矛种子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2种酶活性变化,研究其在不同贮藏方法和贮藏温度下种子活力发生的变化.结果显示,桃叶卫矛种子的SOD和POD活性最高的贮藏条件为-20℃、锡纸袋密封贮藏,而种子保护酶活性最低的是-25℃、布袋贮藏的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