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林业   7篇
  1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芒市江东、芒市三台山乡、广西玉林的西番莲为材料,测定其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总糖、还原糖、总酚、黄酮、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及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结果表明广西玉林的可滴定酸、类黄酮、总酚、蛋白质含量较高,说明广西玉林的西番莲营养价值高,但广西玉林的西番莲在芒市测定过程中并未显现出清除DPPH自由基、和清除羟基自由基的优势,这可能与采后贮藏环境与原生存环境发生较大差异,而造成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2.
8个咖啡品种在德宏州的品质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丰富云南省咖啡栽培品种,改变咖啡种植品种比较单一的现状,本研究选取德宏州不同海拔2个试验地点,对其种植的8个小粒咖啡新品种商品豆的物理特性、杯品质量、内含物进行测定,并分别评价。其中物理特性59号最好,德热132豆粒最小;杯测结果德热132和59号最好;比较2个试验点内含物含量平均值,咖啡因含量161号最高, 199-1最低;粗纤维含量德热132最高,德热155最低;蛋白质含量59号最高,德热132最低;粗脂肪含量德热155含量最高,德热296含量最低;总糖含量59号最高,德热132最低;水浸出物含量德热296最高,德热132最低。综合来看, 8个新品种在德宏州地区,商品豆品质59号最好,德热132最有特点,德热296较差。  相似文献   
3.
土壤因子与小粒咖啡品质产量形成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因子是影响小粒咖啡品质产量的主要因子。本研究通过对土壤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明确影响小粒咖啡品质和产量的主要因子,以指导科学施肥。结果表明:小粒咖啡咖啡因含量的土壤决定因子为海拔(-0.296*),总糖含量的土壤决定因子为有机质(0.607**)和速效磷(-0.232*),蛋白质的土壤决定因子为pH(-0.387**)和有机质(0.227*),灰分含量的土壤决定因子为速效磷(0.334**),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的土壤决定因子为海拔(-0.494**),脂肪含量的土壤决定因子为碱解氮(-0.461**),产量的土壤决定因子为速效钾(0.339**)和有机质(0.248*)。研究结果可为小粒咖啡优质高产的土壤条件筛选和肥料的减施增效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以期增强优质咖啡种质的适宜性和目的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云南咖啡主产区锈菌生理小种类型和地理分布,利用19个国际通用的鉴别寄主,采用人工活体接种的方法,对采自云南15个县(市)的58份锈菌样本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12个小种,分别为Ⅰ(v2,v5)、Ⅱ(v5)、Ⅷ(v2,v3,v5)、XVII(v1,v2,v5)、XXIV(v2,v4,v5)、XXXIII(v5,v7或v5,v7,v9)、XXXIV(v2,v5,v7或v2,v5,v7,v9)、XXXV(v2,v4,v5,v7,v9)、XXXVII(v2,v5,v6,v7,v9)、XXXIX(v2,v4,v5,v6,v7,v8,v9)、XLI(v2,v5,v8)和XLII(v2,v5,v7,v8或v2,v5,v7,v8,v9)。其中,XVII、XXIV、XXXV和XXXIX号生理小种为云南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5.
影响云南卡蒂姆咖啡杯品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卡蒂姆品系咖啡由于其抗锈病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成为云南咖啡生产中最主要的栽培品种。本文详细分析了影响云南卡蒂姆咖啡杯品质量的因素,提出相对应的提升卡蒂姆咖啡杯品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羊奶果的加工现状、加工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为羊奶果加工技术的发展提供指导,有利于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促进羊奶果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根据4种不同胶林种植模式的样地调查资料,运用已有生物量模型和收获法获取生物量,分析了4种胶林种植模式的生物量组成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橡胶+茶和橡胶+咖啡和橡胶+多种植物模式的总生物量分别高于纯胶林69.636 t·hm-2、114.648 t·hm-2和81.924 t·hm-2。活植物体生物量是各胶林类型总生物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占97.79%~98.76%;死植物体生物量所占比例为1.24%~2.21%。各胶林组合模式中橡胶树的生物量均存在"超产"现象(D>0),表明植物多样性对各胶林组合模式中橡胶树的生产力存在正效应,能促进其生物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小粒种咖啡(Coffea arabica)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为小粒种咖啡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瑞丽咖啡国家种质资源圃1999—2020年期间的观测数据,采用相关性系数、灰色关联分析及变量投影重要性准则3种方法,以及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对小粒种咖啡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关联进行分析。【结果】小粒种咖啡各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灰度关联分析表明,各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有较强的关联度,关联度变化范围在0.750~0.769。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表明,各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均有较好的解释能力,其中分枝对数和茎粗对单株产量的解释能力最大,变量投影重要性准则(VIP值)分别为1.290和1.140。株高、茎粗、分枝对数、冠幅、最长一分枝长和最长一分枝节数6个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建立的PLS线性回归方程拟合度最优。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间接作用的总效应(1.472)大于直接作用(0.471)。最长一分枝长通过其他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间接作用总和最大,为0.333。其他农艺性状通过最长一分枝长对单株产量的间接作用总效应最大,为0.576。另外,其他农艺性状通过分枝对数对单株产量的间接作用总效应也较大,为0.562。【结论】6个主要农艺性状对咖啡单株产量有显著影响,在品种选育过程中是主要的观测对象。所建立的偏最小二乘法(PLS)线性回归方程,可作为单株产量预测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9.
牛油果富含多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以及钠、钾、镁、钙等多种矿物质元素,营养价值极高,深受消费者喜爱。本文主要概括了牛油果加工现状、加工技术,从而进一步发掘牛油果的剩余发展空间及方向,以期为牛油果的深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深入了解云南主要咖啡产区的土壤养分状况及其对咖啡生豆品质的影响,本文对云南主要咖啡产区的土壤及咖啡生豆进行了采样分析。【方法】在云南咖啡种植区共采集咖啡生豆样品38份、土壤混合样品49个,土壤采样深度为0—20 cm。测定了土壤有机质、pH、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析了咖啡生豆中灰分、咖啡因、总糖、还原糖和脂肪含量。根据土壤样品中各项养分指标确定其隶属函数类型及阈值,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求得各指标的权重,运用加乘法算出各土样的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IFI),并将IFI值采用欧氏距离聚类方法进行聚类,然后根据IFI值对每个聚类等级进行定义,最后用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咖啡生豆品质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结果】云南各咖啡种植区的土壤综合肥力存在显著变化(P <0.05),IFI值主要位于0.43~0.67之间,均值为0.53。IFI值聚类结果可将土壤肥力分为4类,Ⅰ类为适宜(0.55~0.67)、Ⅱ类为一般(0.43~0.53)、Ⅲ类为差(0.35~0.39)、Ⅳ类为较差(0.24~0.29)。Ⅰ类和Ⅱ类占咖啡种植区域面积的98.8%,其中第Ⅰ类占54.2%,主要分布于德宏与普洱地区;第Ⅱ类占44.6%,主要分布于临沧和保山地区。各区域IFI值的大小顺序为德宏(0.64)>普洱(0.58)>临沧(0.46)>保山(0.43)。咖啡生豆品质与土壤养分指标有着显著的典型相关关系(P <0.05),影响咖啡风味的咖啡因和总糖含量随着土壤速效钾的升高呈降低趋势;而影响咖啡醇厚度的脂肪含量则随着土壤pH值和碱解氮的升高而降低。【结论】云南主要咖啡产区的土壤养分状况适宜咖啡生长,土壤综合肥力一般。土壤速效钾、碱解氮含量和pH值对咖啡生豆品质有重要影响,其含量过高或过低均可能降低咖啡生豆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