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农作物   8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74—69是通过Co~(60)—γ射线辐照湘苎一号自交种子,从其后代群体中选出优良单株,经过多年培育而成的新品种。1987~1989年连续三年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比对照芦竹青增产39.2%,三季麻平均纤维支数为1900支左右,比对照芦竹青高出100支以上,达到纺织高档产品的要求。该品种属深根丛生型,在长江流域麻区表现为中熟,三季麻工艺生长天数平均为65天。且具有较强的抗旱、抗苎麻根腐线虫病、炭疽病特性。诱变生理生化研究表明,74—69与诱变亲本湘苎一号存在着过氧化物酶酶量和酶谱带多少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苎麻良种繁育过去多采用种根繁殖,种根繁殖经历了从大种根繁殖到小种根繁殖,再发展到细切种根繁殖的演变过程。繁殖系数由小到大。用种根繁殖,对于保持良种种性和纯度,增加无性繁殖系数,扩大良种栽培面积,虽已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此类繁殖方法必须在挖取麻蔸的基础上进行,而且繁殖系数也不理想,所以,在育种上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苎麻新品系“75-10”系我所采用杂交育种和辐射育种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来的。经品系、区试和生产示范,该品系在长江流域各主产麻区表现增产稳定,品质优良,比对照种“黄壳早”(对照1)增产35.2%,比各地生产品种(对照2)平均增产22.7%,且纤维品质优良,柔软、风伤、斑疵少,单纤维在1800支以上,半纤维素含量(13.95%)比对照种(14.7%以上)低,  相似文献   
4.
苎麻良种繁育的新技术——麻株离体压条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苎麻良种繁育过去多采用种根繁殖,种根繁殖经历了从大种根繁殖到小种根繁殖,再发展到细切种根繁殖的演变过程。繁殖系数由小到大。用种根繁殖,对于保持良种种性和纯度,增加无性繁殖系数,扩大良种栽培面积,虽已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此类繁殖方法必须在挖取麻蔸的基础上进行,而且繁殖系数也不理想,所以,在育种上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苎麻新品系“75—10”系我所采用杂交育种和辐射育种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来的。经品系、区试和生产示范,该品系在长江流域各主产麻区表现增产稳定,一品质优良,比对照种“黄壳早”(对照1)增产35.2%,比各地生产品种(对照2)平均增产22.7%,且纤维品质优良,柔软、风伤、斑疵少,单纤维在1800支以上,半纤维素含量(13.95%)  相似文献   
6.
当苎麻部分雌花开始现蕾时,分别用60W和25W白炽灯进行夜中断处理,对发育完善的雌、雄花蕾的开放无影响,但可抑制雌花发端的继续发育,麻株由生殖生长转向营养生长,产量提高10~25%,公制单纤维支数下降25~41%。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世界上苎麻生产历史最久的国家,但长期来多以稀植为主。本世纪五十年代后,有湖北农科所、四川达县地区农科所,贵州独山麻科所和华中农学院等,先后进行了密植试验.结果表明,以亩栽1600—2000蔸为宜,湖北农科所则提出了亩栽3000蔸的指标。1982年何嵩山研究了栽植密度与纤维产量和质量的关系,提出以亩栽2000蔸  相似文献   
8.
苎麻不同品种栽植密度对纤维产量、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世界上苎麻生产历史最久的国家,但长期来多以稀植为主。本世纪五十年代后,有湖北农科所、四川达县地区农科所,贵州独山麻科所和华中农学院等,先后进行了密植试验.结果表明,以亩栽1600—2000蔸为宜,湖北农科所则提出了亩栽3000蔸的指标.1982年何嵩山研究了栽植密度与纤维产量和质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